手足口病特征问
手足口病特征
-
手足口病具有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特征。临床症状有皮疹特点(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不痛等,先发热后出疹)和发热情况(多数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高热,持续2-7天,小婴儿发热突出);流行病学特征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夏秋季多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病毒学检查(核酸检测可早期准确诊断)、血清学检查(抗体4倍以上升高可确诊)。
皮疹特点:手足口病患儿通常会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皮疹多为斑丘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一般先是出现发热,1-2天后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例如,在手部,可能会在手指的指背、手掌等部位出现皮疹;足部则可能在足底、脚趾等部位出现。
发热情况:多数患儿会有发热症状,体温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但也有部分患儿体温可高达39℃以上。发热持续时间不一,一般持续2-7天左右。年龄较小的患儿,如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热可能更为突出,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年龄: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低龄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肠道病毒的抵抗力较弱。例如,在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3岁以下的幼儿更容易集体发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患儿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健康儿童吸入后可能被感染。在家庭中,如果有一个孩子患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传染给其他密切接触的儿童。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在夏季,气温较高,有利于肠道病毒的存活和传播;秋季也有一定的发病高峰。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冬春季。
实验室检查特征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严重时可升高;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多。一般来说,白细胞计数变化不是诊断手足口病的特异性指标,但可以辅助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可能提示合并有细菌感染等情况。
病毒学检查:可以通过核酸检测等方法检测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等。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够早期、准确地诊断手足口病。例如,通过采集患儿的咽拭子、粪便等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检测到相应的肠道病毒核酸,即可确诊为手足口病。
血清学检查: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可明确诊断。血清学检查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通过检测患儿发病初期和恢复期的血清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近期感染过肠道病毒。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