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段脊髓损伤常见表现问
胸段脊髓损伤常见表现
-
胸段脊髓损伤会引发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相关并发症,儿童和老年胸段脊髓损伤患者因自身特点在恢复和护理上有不同需关注之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相应节段肌肉运动受影响,感觉障碍包括痛温觉、触觉减退,括约肌障碍有排尿、排便异常,自主神经紊乱有血压异常、体温调节障碍,并发症有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感觉障碍
痛觉、温度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的皮肤会出现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这是因为脊髓的感觉传导束受损,无法将外周的痛觉、温度觉信号传入大脑。比如患者受伤平面以下的部位对冷热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无法准确判断外界温度和疼痛刺激。
触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的触觉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患者对轻触等触觉刺激的感受能力减弱,这是由于脊髓内传递触觉信息的神经纤维受损所致。
括约肌功能障碍
排尿障碍:脊髓损伤后,膀胱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可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常表现为尿潴留,因为脊髓休克期时,膀胱逼尿肌失去神经支配而处于松弛状态,尿液无法排出;随着病情恢复,可能会出现尿失禁,这是因为膀胱失去大脑的有效控制,出现不自主排尿。
排便障碍:同样由于脊髓损伤影响了支配肠道的神经,可出现便秘或大便失禁。便秘是因为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失禁则是由于肠道的排便反射失控,导致粪便不自主排出。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血压异常: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改为坐位或站立位时,血压突然下降,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这是因为脊髓损伤破坏了自主神经对血管的调节功能,导致血管收缩功能障碍。
体温调节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异常,多表现为低热,这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体温的正常调节机制。
并发症相关表现
压疮:由于损伤平面以下感觉障碍,患者长期卧床时,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好发于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破溃,若不及时处理,可进一步发展为深部组织坏死。
肺部感染:因为胸段脊髓损伤后患者呼吸肌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导致肺部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肢体活动受限,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常见于下肢,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等。
对于儿童胸段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髓损伤后的恢复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且在护理等方面需要更加精细,要特别注意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密切关注其运动、感觉等功能的恢复情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老年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要考虑其本身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病情恢复的影响,在处理并发症等方面需要综合评估,采取更加谨慎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