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问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属工作年龄人群失明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与长期高血糖致视网膜血管受损等有关,分为非增殖期等分期,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需尽早筛查,严格控血糖、血压、血脂及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已患病者定期筛查可延缓进展。
发病机制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周细胞丢失等。进而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刺激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分泌,促使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这些新生血管脆弱易破裂出血,还可能导致纤维组织增生,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后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1.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Ⅰ期:微动脉瘤和小出血点,这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早期的表现,主要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红细胞渗漏形成微动脉瘤和出血点。
Ⅱ期:出现黄白色硬性渗出及出血斑的吸收区,硬性渗出是因为血管渗漏的脂质等物质沉积在视网膜外丛状层。
Ⅲ期:有白色棉绒斑(软性渗出)和出血斑,软性渗出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缺血性坏死灶。
Ⅳ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或有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是视网膜缺血缺氧的代偿性表现,但新生血管质量差,容易破裂出血进入玻璃体。
Ⅴ期:眼底新生血管伴纤维增殖,纤维组织开始在新生血管周围增生。
Ⅵ期:眼底新生血管伴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这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严重的阶段,视网膜脱离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与性别:一般来说,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男性和女性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长期高血糖对视网膜血管的损伤是不分性别的。
生活方式: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控制不佳,会加速视网膜血管病变的进程。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病史:糖尿病病史越长,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概率越高。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也会增加。高血压会增加视网膜血管的压力,进一步损伤血管;高血脂会促进血管粥样硬化及脂质在视网膜血管沉积,加重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预防
筛查: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糖尿病后尽快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一般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每年筛查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就应进行眼底筛查,之后根据病情每半年到1年筛查一次。
预防: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合理的降糖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可减少视网膜血管损伤的风险。同时,积极控制血压和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定期筛查能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干预,延缓病情进展。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