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损伤的表现有哪些问
下丘脑损伤的表现有哪些
-
下丘脑损伤会引发多种表现,包括内分泌功能紊乱(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体温调节异常(体温不稳定,出现高热或低体温)、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睡眠障碍,如失眠、嗜睡或周期颠倒)、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血压波动、心率失常,消化系统食欲改变、胃肠功能紊乱)以及精神心理异常(情绪改变、认知功能受影响等)。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下丘脑病变可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进而影响甲状腺功能。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素分泌降低,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如畏寒、乏力、皮肤干燥、反应迟钝、心率减慢等。反之,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表现,如多汗、心悸、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但相对少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及其纤维受损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导致水潴留,引起低钠血症,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嗜睡、抽搐甚至昏迷等表现;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时,可引起尿崩症,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24小时尿量可多达5-10升甚至更多,尿液比重低。
体温调节异常表现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损伤后可出现体温调节紊乱。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可出现高热或低体温。例如,高热时体温可超过39℃,且不易用常规退热措施控制;低体温时体温可低于36℃,尤其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下丘脑不能很好地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导致体温调节失衡。
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表现
下丘脑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密切相关。下丘脑损伤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如失眠、嗜睡或睡眠-觉醒周期颠倒。患者可能出现夜间难以入睡,白天过度嗜睡的情况,或者睡眠周期紊乱,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夜间清醒时间增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律。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心血管系统:可出现血压异常波动,如血压忽高忽低。这是因为下丘脑受损影响了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还可能出现心率失常,如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情况。
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改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食欲减退时患者进食量减少,可能导致体重下降;食欲亢进时患者进食量明显增多,但体重可能无相应增加或出现其他代谢问题。同时,还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精神心理异常表现
下丘脑与情绪、行为等精神心理活动的调节有关。下丘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精神心理异常,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或者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等情绪改变,还可能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成人则可能在工作、社交等方面受到影响。对于有下丘脑损伤病史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关注其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因为精神心理异常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