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脑垂体腺瘤

脑垂体腺瘤

2025年09月29日 11:36:56
病情描述:

脑垂体腺瘤

医生回答(1)
  • 徐斌
    徐斌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向他提问

    脑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占颅内肿瘤一定比例按激素分泌功能及大小分类,激素分泌型腺瘤有对应临床表现,无功能腺瘤有压迫表现,通过内分泌功能与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含手术、药物、放疗,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经规范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

    一、定义与分类

    脑垂体腺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按激素分泌功能分为泌乳素腺瘤(PRL瘤)、生长激素腺瘤(GH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ACTH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TSH瘤)及无功能腺瘤等;按肿瘤大小分为微腺瘤(直径<10mm)和大腺瘤(直径≥10mm)。

    二、临床表现

    (一)激素分泌型腺瘤表现

    1.泌乳素腺瘤:女性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泌乳,男性可出现性功能减退;

    2.生长激素腺瘤:儿童期表现为巨人症,成人期出现肢端肥大症,有面容改变(额头增宽、颧骨突出)、手足增大、关节疼痛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引发库欣综合征,出现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皮肤紫纹等;

    4.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表现,如心悸、多汗、消瘦等。

    (二)无功能腺瘤表现

    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引起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如双颞侧偏盲)等。

    三、诊断方法

    (一)内分泌功能检查

    检测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水平,评估激素分泌状态,如泌乳素腺瘤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常显著升高。

    (二)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垂体腺瘤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微腺瘤在增强MRI上可表现为低信号灶。

    四、治疗方式

    (一)手术治疗

    经蝶窦显微手术是垂体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垂体腺瘤,尤其是微腺瘤,可直接切除肿瘤,改善激素分泌异常及压迫症状。

    (二)药物治疗

    泌乳素腺瘤首选多巴胺激动剂(如溴隐亭),可降低泌乳素水平,缩小肿瘤;生长激素腺瘤可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等药物。

    (三)放射治疗

    包括外照射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适用于手术残留、复发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通过放射线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脑垂体腺瘤可能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发育异常,需密切监测身高、骨龄等指标,治疗时优先考虑对生长干扰较小的方案,如权衡手术、药物、放疗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女性患者

    泌乳素腺瘤可能影响月经和生育,治疗过程中需关注激素水平恢复及妊娠相关问题,妊娠期间需评估肿瘤变化及激素波动对母婴的影响。

    (三)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全身状况,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方案,如尽量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或调整药物治疗以避免加重基础疾病。

    六、预后与随访

    经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激素水平可恢复正常,肿瘤复发率因肿瘤类型而异。需定期进行内分泌功能检查和影像学复查,监测肿瘤有无复发及激素水平变化。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