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成人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成人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2025年09月29日 12:43:54
病情描述:

成人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医生回答(1)
  • 邓世靖
    邓世靖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向他提问

    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弱视的引发因素包括视觉剥夺或异常视觉经验以及视觉中枢发育异常。前者有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屈光不正(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后者有神经传导通路问题(视神经发育不良)、大脑视觉中枢整合功能障碍(先天性大脑视觉中枢发育缺陷)。

    一、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的视觉剥夺或异常视觉经验

    1.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白内障:在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通常是出生后至3岁左右),如果发生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会遮挡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无法接收到正常的视觉刺激。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如果没有及时手术治疗,超过一半的患儿会发生弱视。因为晶状体混浊阻碍了光线的聚焦和传递,视网膜得不到清晰的图像刺激,影响了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

    上睑下垂:严重的上睑下垂会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导致患眼视物时接受的光线减少,视网膜获取的图像清晰度降低。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这种异常的视觉输入会干扰视觉中枢的正常发育,从而引发弱视。有研究发现,重度上睑下垂患儿如果不及时矫正,弱视的发生率较高。

    2.后天性因素

    屈光不正

    高度屈光不正:高度近视、远视或散光如果没有及时矫正,会使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模糊不清。在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视网膜需要清晰的图像来刺激其正常发育。例如,高度远视的儿童,由于眼轴较短,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导致视网膜上的成像模糊,长期如此会影响视觉中枢对图像的处理和视觉功能的完善,进而引发弱视。一般来说,超过300度的远视、600度以上的近视或较大度数的散光,如果未矫正,发生弱视的风险明显增加。

    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通常球镜度数相差≥1.50D,柱镜度数相差≥1.00D)时,双眼所形成的视网膜像大小和清晰度不同。大脑会倾向于使用清晰的那只眼的图像,而抑制模糊眼的图像输入,长期下去,模糊眼的视觉功能得不到正常发育,从而导致弱视。临床观察发现,屈光参差患者中弱视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因为此时双眼视觉发育还不完善,更容易受到这种差异的影响。

    二、视觉中枢发育异常

    1.神经传导通路问题

    从视网膜到视觉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如果存在异常,例如视神经发育不良等情况,会影响视觉信号的传递。视神经发育不良会导致视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视觉信息传递受阻,使得视网膜无法将清晰的图像信息有效地传递到大脑视觉中枢,进而影响视觉中枢的正常发育,引发弱视。相关的影像学研究可以发现视神经发育不良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如视神经直径小于正常等。

    2.大脑视觉中枢整合功能障碍

    大脑视觉中枢在处理双眼传入的视觉信息时,如果整合功能出现障碍,不能将双眼的图像准确融合,也会导致弱视。例如,某些先天性的大脑视觉中枢发育缺陷,使得双眼视觉信息的整合出现问题,无法形成正常的立体视觉和完善的单眼视觉功能,从而引发弱视。这种情况往往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家族中有类似视觉中枢发育异常疾病史的儿童,发生弱视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