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脊髓空洞症中晚期症状

脊髓空洞症中晚期症状

2025年09月29日 11:11:45
病情描述:

脊髓空洞症中晚期症状

医生回答(1)
  • 徐庚
    徐庚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脊髓空洞症中晚期有多种症状,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感觉功能障碍有分离性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见皮肤营养障碍、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还可能出现延髓受累相关症状及脊柱畸形等。

    一、运动功能障碍

    1.肌肉萎缩:随着病情进展到中晚期,病变节段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进行性萎缩,常见于手部小肌肉,如鱼际肌、骨间肌等,表现为手部变细、变形,影响手部精细动作的完成,这是因为脊髓内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其所支配的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和调控作用,长期废用性萎缩。对于有长期脊髓空洞症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肌肉萎缩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能力,如无法正常握持物品、书写等。

    2.肌力减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从肢体近端到远端逐渐受累,严重时可导致肢体活动受限,甚至无法自行站立、行走。这是由于脊髓内的运动传导通路受损,神经冲动传导受阻,使得肌肉获得的神经信号减弱,肌肉收缩功能下降。在儿童患者中,肌力减退会明显影响其运动发育进程,可能导致其不能达到正常儿童的运动里程碑,如坐、爬、站、走等。

    二、感觉功能障碍

    1.分离性感觉障碍:仍较为突出,表现为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相对保留。这是因为脊髓内的痛觉和温度觉传导纤维与触觉传导纤维走行不同,空洞影响了痛觉和温度觉纤维。例如患者可能在手部接触热水时不能感知温度,导致烫伤等意外情况,尤其是儿童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更易发生此类危险。

    2.深感觉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深感觉障碍,如关节位置觉、振动觉减退,这会影响患者的平衡感和肢体位置的感知,增加行走时跌倒的风险。对于成年患者,可能会影响其日常活动的安全性,而儿童患者则可能影响其运动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发展。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皮肤营养障碍:皮肤出现增厚、过度角化、汗液分泌异常等情况,指甲也会变得粗糙、变形。这是由于自主神经受损,影响了皮肤的营养代谢和汗腺分泌。儿童患者若出现皮肤营养障碍,可能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发育和保护功能,容易引发皮肤感染等问题。

    2.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肢体温度改变,如患侧肢体温度偏低,还可能出现皮肤发紫等情况,这是因为自主神经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失常,导致肢体血液循环不畅。对于成年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可能会加重肢体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而儿童患者则可能影响肢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其他表现

    1.延髓受累相关症状:若病变累及延髓,会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症状,这是因为延髓内的相关神经核团受损,影响了吞咽、发音等功能。对于此类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吞咽困难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需要特别关注其营养摄入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鼻饲等营养支持手段。

    2.脊柱畸形:长期的脊髓空洞症中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脊柱侧弯等畸形,这是由于肌肉萎缩、肌力不平衡等多种因素导致脊柱力学平衡失调引起的。儿童患者若出现脊柱畸形,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外观和生长发育,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