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灌肠是什么

灌肠是什么

2025年09月29日 14:51:07
病情描述:

灌肠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夏志伟
    夏志伟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向他提问

    灌肠是将一定量溶液经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助排便、排气、肠道检查前准备及药物导入等的方法,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使药液保留肠道黏膜吸收治病,不保留灌肠又分大量和小量,各有原理和适用情况,操作要点包括体位、肛管插入深度、溶液速度量控制,注意禁忌人群、操作中观察及不同人群特殊注意。

    一、灌肠的类型及原理

    保留灌肠

    原理:将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用于治疗肠道感染时,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肠道病变部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保留灌肠的操作需有所不同,儿童肠道相对娇嫩,操作时更要轻柔。

    适用情况:常用于治疗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以及小儿高热时通过灌肠给予退热药物等情况。

    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

    原理:通过灌入大量溶液,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促进排便、排气,同时可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等做准备。其原理是利用液体的压力和渗透压作用。对于成年人,一般灌入溶液量为500-1000ml,温度约39-41℃;儿童则根据年龄有所不同,婴儿一般为200-500ml,温度稍低,约37-38℃。

    适用情况:用于解除便秘、肠胀气,清洁肠道以进行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前准备等。

    小量不保留灌肠

    原理:使用少量溶液,通过温和的刺激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常用溶液有“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等。其原理是利用溶液的渗透压和对肠道的机械刺激。

    适用情况:适用于年老体弱、小儿及孕妇等排便不畅者,以及腹部或盆腔手术后肠胀气的患者。

    二、灌肠的操作要点

    体位选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体位,如左侧卧位,对于不能左侧卧位的患者可采用仰卧位。儿童患者在操作时需由家长协助固定体位,确保安全。

    肛管插入深度:成人一般插入深度为7-10cm,儿童为4-7cm。插入过深可能损伤肠道黏膜,过浅则药液易流出。

    溶液速度和量的控制:灌肠时溶液流入速度要适中,大量不保留灌肠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患者不适或肠道痉挛;小量不保留灌肠时要缓慢注入溶液。

    三、灌肠的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

    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患者:妊娠妇女灌肠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早产风险;急腹症患者灌肠可能加重病情;消化道出血患者灌肠可能诱发再出血等。

    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量不保留灌肠时,肠道快速扩张可能引起腹内压升高,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加重心血管负担,所以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

    操作中的观察: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儿童在灌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其表情和肢体动作,及时发现异常。

    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

    儿童:儿童肠道黏膜薄,操作时更需轻柔,选择合适的肛管,灌肠液量和温度要严格按照儿童年龄调整,操作后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紧张导致再次排便问题。

    老年人:老年人肠道功能减弱,灌肠时要注意动作轻柔,溶液量和速度要适当控制,灌肠后要帮助老年人缓慢起身,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