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来的大便像果冻一样怎么回事问
拉出来的大便像果冻一样怎么回事
-
拉出来的大便像果冻一样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轮状病毒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过敏因素(食物过敏)、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功能紊乱等,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儿童家长要留意病情变化,成人要调整生活方式,持续不缓解需规范治疗。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志贺菌属感染:志贺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常见病原菌,儿童和青壮年相对更易感染。志贺菌侵袭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从而使大便像果冻一样,常伴有脓血便、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例如,一些水源或食物被志贺菌污染后,人食用后就可能发病。
2.大肠埃希菌感染:某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可引起肠道炎症。如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可导致分泌性腹泻,大便可呈黏液状、果冻样,患者多有腹泻、恶心、呕吐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更易发生。
(二)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感染婴幼儿,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原体。轮状病毒侵犯肠道上皮细胞,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也可呈果冻样,常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病程一般为1-2周。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炎症性肠病
1.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中青年,病程较长,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大便可带有黏液、脓血,呈果冻样,常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2.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多见。肠道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也可出现溃疡、狭窄等,大便可呈糊状,有时带有黏液,部分患者大便可像果冻一样,常伴有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二)过敏因素
1.食物过敏:如果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海鲜等,可引起肠道过敏反应。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出现炎症、渗出,导致大便像果冻一样,常伴有腹痛、腹泻、皮疹等表现,儿童相对更常见,特别是婴儿期添加辅食过程中容易发生食物过敏。
(三)其他因素
1.肠道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痢疾,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患者大便可呈果酱样伴黏液,像果冻一样,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在卫生条件较差、有传染源存在的地区易发病。
2.肠道功能紊乱: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分泌功能,使大便中黏液增多,出现像果冻一样的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一般在调整生活状态后可能有所改善,但如果持续不缓解也需要进一步排查其他疾病。
当发现拉出来的大便像果冻一样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大便常规、血常规、肠镜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腹泻次数、大便性状、是否有发热、精神状态等,及时带孩子就诊;对于成人患者,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尽早明确诊断,进行规范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