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病毒性和细菌性拉肚子的区别

病毒性和细菌性拉肚子的区别

2025年09月29日 12:27:13
病情描述:

病毒性和细菌性拉肚子的区别

医生回答(1)
  • 吴改玲
    吴改玲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向他提问

    拉肚子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病毒多为轮状病毒等经粪-口传播,细菌常见大肠杆菌等经污染食物水传播;病毒感染起病急,泻水样蛋花汤便等,细菌感染可泻黏液脓血便等,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粪常规少量白细胞等,细菌感染粪常规多白细胞等;病毒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细菌感染用敏感抗生素并对症支持;儿童、老人、免疫力低下人群患拉肚子各有特点,需针对性处理。

    细菌性拉肚子: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菌等,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变质的肉类、污染的蔬菜等)或水传播。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若饮食卫生不佳则更易罹患,比如食用了未彻底清洗或烹饪不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细菌性致病菌引发拉肚子。

    临床表现方面

    病毒性拉肚子:一般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脓血,每日腹泻次数可多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同时常伴有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全身症状相对较轻,精神状态尚可,但严重腹泻时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

    细菌性拉肚子:起病可急可缓,腹泻大便性状多样,可为黏液脓血便,例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可能出现典型的黏液脓血便,伴有明显的腥臭味。腹泻次数相对病毒性拉肚子可能相对少些,但也因致病菌不同而异。常伴有腹痛,多为脐周疼痛,还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高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明显,如精神萎靡、乏力等,严重时也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方面

    病毒性拉肚子:粪便常规检查一般可见少量白细胞,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可呈阳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细菌性拉肚子:粪便常规检查可见较多白细胞、脓细胞,还可能有红细胞,粪便培养可发现相应的致病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治疗方面

    病毒性拉肚子: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口服补液盐纠正轻、中度脱水,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目前对于轮状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通过加强护理、调整饮食等促进恢复。

    细菌性拉肚子:需要根据致病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头孢类抗生素等。同时也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病毒性拉肚子时,由于其生理特点,更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所以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细菌性拉肚子的儿童,使用抗生素要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

    老年人:老年人患病毒性或细菌性拉肚子时,机体代偿能力差,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的风险更高,而且可能掩盖一些严重的基础疾病的表现,所以要更加重视,及时就医,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患病毒性或细菌性拉肚子时病情可能更严重,病程更长,治疗也更复杂,需要更积极地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增强免疫力等多方面的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