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孩贫血是什么原因

小孩贫血是什么原因

2025年09月29日 19:28:56
病情描述:

小孩贫血是什么原因

医生回答(1)
  • 王雅丹
    王雅丹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儿童贫血可分为红细胞生成不足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红细胞生成不足性贫血包括造血物质缺乏(铁缺乏致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和叶酸缺乏致巨幼细胞贫血)及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感染性因素抑制、遗传代谢性疾病影响);溶血性贫血有红细胞内在缺陷(膜异常、酶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异常)和外在因素(免疫性如母婴血型不合、感染因素破坏);失血性贫血包含急性失血(外伤等大量失血)和慢性失血(消化道慢性失血等致铁丢失过多)。

    一、红细胞生成不足性贫血

    1.造血物质缺乏

    铁缺乏: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小孩铁摄入不足较为常见,比如婴幼儿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较大儿童挑食、偏食导致铁摄入不够。铁缺乏会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发缺铁性贫血。据相关研究,儿童时期铁缺乏是导致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和叶酸缺乏可引起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缺乏多因摄入不足,如素食儿童维生素B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长期素食易缺乏;叶酸缺乏常见于喂养不当,婴儿期单纯以乳类喂养,而乳类中叶酸含量低,未及时添加富含叶酸的辅食等情况。维生素B和叶酸缺乏会影响DNA合成,导致红细胞发育异常。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感染性因素:某些感染性疾病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如病毒感染(EB病毒等)、细菌感染(伤寒杆菌等)。感染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可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使红细胞生成减少。

    遗传代谢性疾病: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会影响骨髓造血,例如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生成均减少。

    二、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膜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红细胞膜先天性缺陷,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在脾脏等部位易被破坏,引起溶血,多有家族遗传史。

    红细胞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常见的红细胞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是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半合子和女性纯合子发病,食用蚕豆等特定食物或感染等诱因可诱发溶血。

    血红蛋白合成异常:如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使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缺失,导致血红蛋白组成异常,红细胞易被破坏,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

    2.红细胞外在因素

    免疫性因素:新生儿溶血症可因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如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母亲体内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导致溶血。此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发生在儿童期,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红细胞引起溶血。

    感染因素:某些细菌、病毒感染可产生毒素或酶,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红细胞膜受损而发生溶血。

    三、失血性贫血

    1.急性失血:儿童外伤、意外事故等可导致急性大量失血,如严重的创伤、内脏出血等,短时间内丢失大量血液,超出机体代偿能力,引起贫血。

    2.慢性失血:常见于消化道慢性失血,如肠道寄生虫感染(钩虫感染等)可导致肠道慢性失血;消化道溃疡、息肉等疾病也可引起慢性失血;反复鼻出血也可能导致慢性失血,长期慢性失血使铁丢失过多,引起缺铁性贫血。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