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斑牙问
氟斑牙
-
氟斑牙是牙齿发育矿化时期因摄入过量氟致慢性氟中毒在牙釉质的特征性损害,病因包括环境氟含量过高(如饮水、空气、食物中氟超量)及个体因素(牙齿发育矿化期即儿童早期至12岁左右敏感),临床表现有白垩型(釉质白垩条纹斑块无缺损)、着色型(牙齿不同程度着色界限清)、缺损型(釉质实质性缺损影响外形功能),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和临床表现观察,预防需控制饮水氟含量及减少其他途径氟摄入,治疗轻度用美白或树脂修复,中重度用贴面或全冠修复,特殊人群中儿童要营造低氟环境,孕妇需严控氟摄入防影响胎儿牙齿发育。
一、定义
氟斑牙是牙齿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氟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氟中毒在牙釉质上的特征性损害,主要表现为牙釉质出现白垩色条纹、斑块或实质性缺损等改变。
二、病因
(一)环境氟含量过高
特定地区的自然环境中氟含量超标是主要原因,其中饮用水是最常见的氟摄入途径,当饮水中氟含量超过适宜范围(如超过1.0mg/L)时,长期饮用就可能引发氟斑牙;此外,空气中氟化物含量过高(如工业污染地区)、食物中氟含量过高也可成为氟摄入过量的因素。
(二)个体因素
牙齿发育矿化的时期(通常为儿童早期至12岁左右)是关键阶段,此阶段机体对氟的敏感性高,若摄入过量氟则易导致氟斑牙,而成年后牙齿发育已完成,一般不易再患氟斑牙。
三、临床表现
(一)白垩型
牙釉质表面出现白色不透明的条纹或斑块,病变处釉质光泽度降低,无实质性缺损。
(二)着色型
牙齿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着色,可为浅黄色、棕褐色等,着色区域与正常釉质界限相对清晰。
(三)缺损型
病情较重时,牙釉质出现实质性缺损,表现为凹陷或窝状缺损,甚至可影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
四、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高氟区居住史、长期饮用高氟水或接触高氟环境的经历。
(二)临床表现观察
依据牙齿表面的白垩色改变、着色情况及缺损程度等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结合口腔检查等进一步明确。
五、预防
(一)控制饮水氟含量
将饮用水中氟含量调控在适宜范围(0.5~1.0mg/L),可通过改水等措施降低水源中氟的含量,例如采用化学降氟法等改善水质。
(二)减少其他途径氟摄入
对于生活在高氟空气环境的地区,需采取措施降低空气中氟化物含量;合理选择食物,避免食用氟含量过高的食物等。
六、治疗
(一)轻度氟斑牙
可采用牙齿美白技术,如使用美白剂等改善牙齿色泽,但需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可通过树脂修复等方式改善外观,但要考虑修复材料的耐久性等。
(二)中重度氟斑牙
对于有实质性缺损且影响美观和功能的情况,可考虑进行贴面修复、全冠修复等,通过修复体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处于牙齿发育矿化的关键时期,家长要特别注意为儿童营造低氟环境,确保儿童饮用符合氟含量标准的水,避免儿童长期接触高氟环境,因为儿童对氟的敏感性高,过量氟摄入极易导致氟斑牙,严重影响牙齿发育和口腔健康。
(二)孕妇
孕妇在孕期需严格把控氟的摄入,保证摄入的饮水等氟含量适宜,因为孕期胎儿的牙齿也处于发育阶段,孕妇氟摄入过量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牙齿的发育,增加胎儿患氟斑牙的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