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怎么样确诊慢性白血病

怎么样确诊慢性白血病

2025年09月29日 10:38:55
病情描述:

怎么样确诊慢性白血病

医生回答(1)
  • 段明辉
    段明辉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慢性白血病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包括年龄、性别、起病前生活方式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重点查淋巴结、肝脾及皮肤)、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骨髓穿刺、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超声)综合进行,慢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等有特点,骨髓象以粒细胞系为主,有Ph染色体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等有特点,骨髓象以淋巴细胞为主,有染色体异常等,通过这些综合手段确诊并区分类型。

    一、病史采集

    年龄与性别因素:慢性白血病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有一定差异,例如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峰年龄在30-4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需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以及起病前的生活方式,如是否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如苯及其衍生物等)等可能与白血病发病相关的因素。

    症状表现:了解患者有无乏力、疲倦、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以及有无贫血相关表现(如面色苍白、头晕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局部表现。

    二、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患者的淋巴结情况,包括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检查肝脾是否肿大,测量肝脾肿大的程度;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等。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慢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常超过20×10/L,甚至可高达100×10/L以上,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血小板早期多正常,部分患者增多,晚期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或轻度减少,随病情进展呈进行性降低。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通常在(30-100)×10/L,淋巴细胞比例≥50%,绝对值≥5×10/L,持续增高时间较长;血小板早期正常,晚期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晚期降低。

    骨髓穿刺检查

    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系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其中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粒细胞<10%;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红细胞系相对减少。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红系、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均受抑制。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慢性髓系白血病:90%以上的患者可检测到Ph染色体(t(9;22),分子生物学检查可发现BCR-ABL融合基因,这是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检测到染色体异常,如13q缺失等,免疫表型检查显示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呈特征性改变,如CD19、CD20、CD5、CD23等。

    四、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了解肝脾肿大的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例如,可发现肝脾体积增大,腹腔、纵隔等部位淋巴结肿大等。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来确诊慢性白血病,并进一步区分是慢性髓系白血病还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不同类型。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