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白血病吗问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白血病吗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是白血病,二者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有别,儿童、老年人患两病时情况不同,临床需准确区分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个体化措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致血小板减少的出血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等,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少、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出血、贫血、感染表现,血常规及骨髓象有相应异常;儿童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常见,白血病需关注生长发育,老年人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考虑基础病和用药,白血病老年患者耐受性差需防并发症及关注心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多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例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自身抗体结合血小板后,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异常增殖分化,大量增殖的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白血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如苯及其衍生物)、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感染)等有关。例如,T细胞白血病病毒-1感染可能与T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相关。
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但一般无明显贫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可有轻度脾大)。儿童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骤,可伴有发热。
白血病患者除了有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外,还常有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以及感染表现,因正常白细胞受抑制,患者易反复感染,出现发热等症状,同时常有肝、脾、淋巴结肿大。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
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骨髓象中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且有成熟障碍,即巨核细胞的产板功能受到影响。
白血病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可增多、正常或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象中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大量增生,可超过30%(WHO诊断标准),这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儿童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急性型较为常见,起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在护理和治疗时需注意观察感染迹象,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要注意预防交叉感染。对于白血病患儿,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化疗等治疗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密切监测营养状况等。
老年人
老年人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影响治疗。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对于白血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对化疗等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身体状况,注意预防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为疾病和治疗可能对其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是白血病,两者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准确区分,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