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抽血鼓包了什么原因

抽血鼓包了什么原因

2025年09月29日 11:53:42
病情描述:

抽血鼓包了什么原因

医生回答(1)
  • 唐旭东
    唐旭东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向他提问

    抽血鼓包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穿刺技术因素(进针角度不当、穿刺部位选择不佳)、患者自身因素(血管因素如血管脆性高、充盈度差,凝血功能异常)、按压因素(按压时间不足、按压方法不当)以及其他因素(患者躁动、环境因素)。

    一、穿刺技术因素

    (一)进针角度不当

    进针角度不合适可能导致抽血鼓包。若进针角度过浅,针头部分在血管外,抽血时血液易渗出到血管周围组织,从而形成鼓包。例如,在一些经验不足的采血操作中,可能未准确把握进针角度,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人群因皮肤、血管等特点不同,对进针角度的要求也有差异,如儿童血管较细,更需精准把握进针角度以减少鼓包风险。

    (二)穿刺部位选择不佳

    选择的穿刺部位如果血管条件不好,如血管过细、弯曲等,也容易在抽血时出现鼓包。比如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相对更易出现血管穿刺相关问题导致鼓包;长期输液或有血管疾病的人群,其血管状态异常,穿刺时鼓包的几率也会升高。

    二、患者自身因素

    (一)血管因素

    1.血管脆性高: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血管壁弹性降低、脆性增加,抽血后血管回缩能力差,若按压不当等,就容易出现鼓包。例如,老年人群体中,血管脆性高的情况较为常见,在抽血后更需注意正确按压。

    2.血管充盈度差:一些脱水患者或者本身血液循环较差的人,血管充盈度不够,穿刺时可能不易一次成功,多次穿刺后容易导致局部鼓包。对于这类人群,采血前可能需要适当调整状态,如补充水分等,以改善血管充盈度。

    (二)凝血功能异常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患有某些血液疾病或正在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等,抽血后止血时间延长,局部容易形成血肿,表现为鼓包。比如患有血友病的患者,其凝血因子缺乏,抽血后出现鼓包及血肿的风险较高,在采血前后都需要特别关注其凝血相关情况。

    三、按压因素

    (一)按压时间不足

    抽血后正确按压止血非常重要,若按压时间不足,血液会从血管破损处渗出到皮下形成鼓包。不同人群按压时间有差异,一般成人按压时间建议在35分钟,而儿童由于血管较细等原因,按压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若未达到合适的按压时间就容易出现鼓包情况。例如,儿童抽血后如果按压时间不够,很可能导致局部鼓包。

    (二)按压方法不当

    按压时如果没有准确按压在血管穿刺点上,而是偏离位置,也无法有效止血,进而导致血液渗出形成鼓包。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按压时都要确保准确按压在穿刺点及其周围合适区域,以保证止血效果。比如错误地按压在血管穿刺点旁边,就不能很好地阻止血液渗出。

    四、其他因素

    (一)患者躁动

    在采血过程中,如果患者不配合、躁动不安,可能会导致针头移位,使得血液渗出到血管外形成鼓包。尤其是儿童患者,在采血时可能因恐惧等原因躁动,更需要医护人员做好安抚工作,尽量减少因患者躁动引起的鼓包情况。例如,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温和的沟通和适当的安抚措施来稳定儿童患者的情绪,避免其躁动影响采血操作。

    (二)环境因素

    虽然相对次要,但一些特殊的环境因素也可能间接导致抽血鼓包。比如采血时环境温度过低,可能导致患者血管收缩等情况,增加穿刺难度,若操作不当就容易出现鼓包;而环境温度过高,可能使患者出汗等,影响穿刺部位的干燥和操作的准确性,也可能增加鼓包的发生几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