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眼底病变是什么病

眼底病变是什么病

2025年09月29日 09:14:44
病情描述:

眼底病变是什么病

医生回答(1)
  • 邓世靖
    邓世靖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向他提问

    眼底病变是一类发生在眼底(含视网膜、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等)的疾病统称,常见类型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脱离等,诊断方法包括眼底检查、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治疗原则有针对病因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患者的眼底病变有其各自特点,需特殊处理。

    常见类型及相关情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多见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长期高血糖环境下,视网膜血管通透性改变、周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逐渐发生,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概率越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型主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等,进展相对缓慢;湿性型是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可导致黄斑区快速出现渗出、出血等,严重影响中心视力,对日常的阅读、精细工作等影响较大,年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组织退行性变的概率增加。

    视网膜静脉阻塞: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更常见,可能与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等,患者可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力下降程度取决于阻塞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高血压患者血管承受压力较大,更易发生血管阻塞相关病变。

    视网膜脱离:部分近视患者、眼外伤人群等易患。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发病时往往有眼前闪光感、漂浮物增多、视野缺损等表现,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拉长,视网膜相对薄弱,更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诊断方法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可直接观察眼底结构,看到视网膜、视神经乳头、血管等情况,能发现是否有出血、渗出、变性等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细微结构,对于黄斑病变等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可精准发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变化、是否有水肿等情况。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观察眼底血管的荧光渗漏、血管形态等情况,有助于诊断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等,比如能明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血管的渗漏部位和程度等。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首要的是控制血糖,使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延缓病变进展;对于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需控制血压。

    手术治疗:如视网膜脱离需进行手术复位视网膜;对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等手术相关治疗方式来封闭新生血管,减少渗出和出血。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眼底病变类型使用相应药物,比如一些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的药物等,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循病情相关的用药规范。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出现眼底病变相对少见,但如有先天性眼底发育异常等情况需及时诊断和干预,儿童患者的治疗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妊娠期女性若出现眼底病变,需综合考虑妊娠情况和眼底病变的治疗,因为一些治疗措施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要在产科和眼科多学科评估下进行处理;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眼底病变时,要兼顾其他疾病情况,选择相对安全、合适的诊疗方案,比如在用药方面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