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的名词解释问
幽门螺旋杆菌的名词解释
-
幽门螺旋杆菌是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革兰氏阴性菌,有口-口、粪-口传播途径,可引发胃部疾病、全身症状,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血清学检测,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感染时各有注意事项。
1.感染途径
口-口传播:比如共用餐具、水杯,一起进食等,其中家庭内传播较为常见,因为家人之间密切接触,容易通过唾液等实现病菌传播。
粪-口传播:幽门螺旋杆菌可随粪便排出,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后就可能被感染。
2.对人体的影响
引发胃部疾病:它是引发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反复炎症损伤。还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会破坏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机制,使得胃酸等损伤因素更容易破坏黏膜,引起溃疡。并且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致癌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Ⅰ类生物致癌因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通过慢性炎症、免疫反应、基因损伤等多种机制增加胃癌发生风险。
引起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有口臭问题,这与幽门螺旋杆菌在胃内产生有异味的物质有关。另外,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与一些肝外疾病相关,比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但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3.检测方法
尿素呼气试验:这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患者口服含有被标记的尿素的试剂,若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会分解尿素,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标记物来判断是否感染。这种方法无痛、方便,准确性较高。
胃镜检查: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同时可以做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既能直接观察胃部病变情况,又能明确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准确性高,但属于侵入性检查,患者可能会有一定不适。
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若抗体阳性,提示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但不能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一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等。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部分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反复腹痛等表现。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检测和治疗上需要谨慎。比如尿素呼气试验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大能配合吹气的儿童,对于较小的儿童可能更适合胃镜结合病理等检查。在治疗方面,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等,药物选择和剂量需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相关原则,优先考虑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并且要注意家庭成员的同步检测和治疗,避免儿童反复感染。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可能基础疾病较多,在检测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比如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老年人,可以选择尿素呼气试验等相对温和的方法。在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并且要密切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年轻人不同。
孕妇:孕妇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需要谨慎处理。一般不建议在孕期进行胃镜检查等侵入性操作。如果孕妇有明显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症状,需要由医生评估感染的风险和治疗的利弊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治疗。因为抗生素等药物在孕期的使用需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所以孕妇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需要特别谨慎,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