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新冠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区别问
重组新冠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区别
-
重组新冠疫苗和灭活疫苗在制备原理、免疫程序、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存在差异。制备原理上重组疫苗利用基因工程表达抗原蛋白,灭活疫苗通过灭活活病毒制成;免疫程序上重组需接种3剂次,灭活一般2剂次且间隔有建议;免疫效果上两者均有较好表现,不同人群接种后情况有差异;安全性上均有常见轻度不良反应,特殊人群接种需评估。
1.制备原理方面
重组新冠疫苗:通常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新冠病毒的抗原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其表达出特定的抗原蛋白,然后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制成疫苗。例如,重组蛋白疫苗是将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在体外表达出大量的RBD蛋白,再经过纯化等步骤制成疫苗,其原理是通过表达病毒的关键抗原成分来激发免疫反应。
灭活疫苗:是将活的新冠病毒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灭活处理,使其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仍保留病毒的抗原性,接种后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例如,传统的灭活疫苗制备方法是将新冠病毒在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繁殖,然后用化学试剂(如甲醛)等将病毒灭活,经过纯化等步骤制成疫苗。
2.免疫程序方面
重组新冠疫苗:一般需要接种3剂次。例如,某款重组新冠疫苗的免疫程序为第0、1、2个月各接种1剂次。
灭活疫苗:通常需要接种2剂次,两剂之间的接种间隔一般建议在3-8周。例如,某款灭活疫苗第1剂和第2剂的接种间隔建议为3周及以上、8周及以内。
3.免疫效果方面
重组新冠疫苗: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重组新冠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例如,在Ⅲ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其对有症状感染的保护效力较高,且在预防重症、住院等方面也有良好表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接种后免疫应答情况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只要病情稳定,接种重组新冠疫苗也能获得相应的免疫保护,但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进行接种。
灭活疫苗: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数据显示,灭活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能有效诱导人体产生抗体。在不同年龄人群中,一般都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对于性别差异,目前研究显示男女接种后免疫效果差异不大。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慢性疾病稳定期的患者,接种灭活疫苗也是安全有效的,但同样需要在接种前由医生进行评估,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安全性方面
重组新冠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为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等,以及全身反应如疲劳、头痛、肌肉痛等,通常症状较轻,且多在接种后短期内自行缓解。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略有差异,但总体安全性良好。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风险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一般在充分评估风险受益比后谨慎接种。有严重过敏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接种需要格外谨慎。
灭活疫苗:常见不良反应同样包括局部的疼痛、红肿以及全身的发热、乏力等,一般也是轻度至中度,可自行恢复。不同年龄人群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基本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于性别因素,在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需要严格按照儿童接种的相关规范和剂量进行接种,在接种前要详细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严重过敏等情况的儿童需谨慎接种;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接种前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确保接种安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