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问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监护、禁食胃肠减压、补液防治休克)、药物治疗(抑制胰液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有适应证时采用)、手术治疗(出现相关并发症时考虑,有相应适应证和方式)及中医中药治疗(部分中药制剂有一定作用需辨证选用)。
一、一般治疗
1.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监护。例如,要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监护更为重要,能及时察觉可能出现的循环系统相关并发症。
2.禁食、胃肠减压:目的是减少胰液分泌,缓解腹胀等症状。患者需长时间禁食,直至腹痛等症状缓解、淀粉酶恢复正常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同时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抚,因为禁食和胃肠减压可能会给儿童带来不适。
3.补液、防治休克:迅速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情况等调整补液量和补液成分。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减退,补液时要更谨慎,密切观察心肺功能,防止补液过快过多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二、药物治疗
1.抑制胰液分泌
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液分泌。例如,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等,H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对于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如胃溃疡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时要考虑对原有疾病的影响,同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能抑制胰液、胰高血糖素、胃肠激素的分泌,减少内脏血流量,抑制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类药物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量等,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调整剂量。
2.抑制胰酶活性药物:如加贝酯等,可抑制胰蛋白酶、血管舒缓素、凝血酶原、弹力纤维酶等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目的。但这类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有出血倾向等情况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三、内镜治疗
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在有适应证时可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括约肌切开术等内镜治疗。例如,当患者存在胆总管结石等胆道梗阻因素时,ERCP可以明确胆道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解除胆道梗阻,从而缓解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但内镜治疗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充分评估风险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内镜治疗。
四、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如出现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胰腺脓肿、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对于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和方式有所不同。例如,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若经内镜治疗无效,可能需要外科手术解除胆道梗阻。
2.手术方式:包括坏死组织清除术、胰腺引流术、腹腔灌洗术等。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精细,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解剖特点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中医中药治疗
一些中药制剂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作用,如清胰汤等,具有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等功效,但中医中药治疗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来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同时要注意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