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儿童贫血标准

儿童贫血标准

2025年09月29日 19:55:55
病情描述:

儿童贫血标准

医生回答(1)
  • 赵弘
    赵弘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不同年龄段儿童贫血诊断标准不同,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6-14岁儿童低于120g/L可诊断贫血;贫血分为缺铁性、巨幼细胞性、溶血性等,各有不同病因和诊断指标;婴幼儿要重视辅食添加和定期体检,学龄儿童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慢性疾病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一、不同年龄段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

    1.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可诊断为贫血。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等造血原料的需求增加,若摄入不足或存在其他影响造血的因素,容易出现贫血。例如,婴幼儿单纯母乳喂养且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时,就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

    2.6-14岁儿童: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g/L则考虑为贫血。此阶段儿童的造血系统逐渐趋于稳定,但仍可能因营养不均衡、慢性疾病等原因引发贫血。比如,一些患有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儿童,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进而使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二、贫血的分类及相关特点

    1.缺铁性贫血

    病因:多与铁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或需求增加有关。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因为该阶段生长发育快,铁储备逐渐耗尽,而饮食中铁的摄入相对不足。例如,以乳类为主食的婴儿,如果没有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诊断指标:除了血红蛋白降低外,血清铁蛋白降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升高、血清铁降低等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血清铁蛋白是反映机体铁储备的敏感指标,当体内铁缺乏时,血清铁蛋白首先减少。

    2.巨幼细胞贫血

    病因: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和(或)叶酸引起。常见于婴幼儿喂养不当,如长期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B和叶酸的食物(如肉类、新鲜蔬菜等)。

    诊断指标:外周血涂片可见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大于94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大于32pg。同时,血清维生素B或叶酸水平降低可确诊。维生素B缺乏还可能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表情呆滞、目光发直等。

    3.溶血性贫血

    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多与红细胞膜、酶或血红蛋白合成缺陷有关,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可能由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例如,某些感染性疾病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体产生的抗体破坏自身红细胞导致贫血。

    诊断指标:外周血红细胞破坏增加的证据,如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乳酸脱氢酶升高,以及红细胞寿命缩短等。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如球形红细胞、破碎红细胞等。

    三、特殊人群(儿童)贫血的注意事项

    1.婴幼儿:家长应重视辅食添加,按照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食物,如强化铁的米粉、瘦肉、动物肝脏等。同时,定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以便早期发现贫血并干预。因为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贫血会严重影响其智力发育和身体生长。

    2.学龄儿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对于有慢性疾病的学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病等,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慢性贫血,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例如,慢性肾病患儿由于肾脏功能受损,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容易发生肾性贫血,需要密切关注血红蛋白变化并进行相应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