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怎么回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怎么回事

2025年09月29日 18:43:13
病情描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赵弘
    赵弘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形成是关键发病机制,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诊断靠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治疗有分子靶向治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特点及治疗考量。

    发病机制相关

    Ph染色体与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是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原癌基因ABL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簇集区(BCR)形成的,进而产生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可持续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导致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受阻,最终引发CML。大量研究表明,BCR-ABL融合蛋白通过激活JAK-STAT、RAS-MAPK等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是CML发病的核心驱动因素。

    临床表现方面

    不同阶段表现

    慢性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人会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表现。脾脏常明显肿大,这是CML慢性期较典型的体征,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外周血中可检测到大量粒细胞,包括各阶段幼稚粒细胞。

    加速期:患者原有症状加重,出现发热、体重下降、贫血、出血倾向等。脾脏进行性肿大,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粒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20%,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或显著增多等。

    急变期:临床表现与急性白血病类似,患者出现高热、严重贫血、出血、骨骼疼痛等,外周血原始细胞≥20%,骨髓中原始细胞≥30%,髓外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

    诊断方法

    血常规检查:慢性期时白细胞明显增高,常>20×10/L,甚至可高达100×10/L以上,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血小板可正常或增多;加速期及急变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等异常。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其中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细胞<10%。费城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是确诊CML的重要依据,95%以上的CML患者可检测到Ph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用于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治疗相关

    分子靶向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CML治疗的重大进展,如伊马替尼等。TKI能特异性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CML患者的血液学缓解率、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大幅提高。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伊马替尼等TKI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能治愈CML的方法,适用于年轻、有合适供者的患者。但移植相关并发症如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需重点关注,对于年龄较大、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移植风险较高。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CML相对少见,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在使用TKI治疗时,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血液学毒性、肝肾功能损害等。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需特别关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评估生长指标等。

    老年患者:老年CML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选择上需更加谨慎,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脏器功能等。对于老年患者,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但要注意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脏器功能变化。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