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脑疝

什么是脑疝

2025年09月29日 16:04:51
病情描述:

什么是脑疝

医生回答(1)
  • 张国忠
    张国忠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向他提问

    脑疝是因颅内压增高致颅内各分腔间压力不均衡使部分脑组织移位压迫重要脑结构与神经的综合征分小脑幕切迹疝(幕上病变致脑组织经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有相应表现)、枕骨大孔疝(后颅窝或幕上病变致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向椎管内移位有相应表现)、大脑镰下疝(一侧大脑半球占位病变致脑组织向对侧经大脑镰下间隙疝入有相应影响)病因有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基础表现及相应神经功能受损症状诊断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为降低颅内压和处理原发病特殊人群中儿童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及注意用药等老年人需综合考量器官功能状态妊娠期女性需权衡母体救治与胎儿安全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一、定义

    脑疝是因颅内压增高,致使颅内各分腔间压力不均衡,部分脑组织从压力较高部位向压力较低部位移位,压迫重要脑结构与神经,引发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

    二、分类

    (一)小脑幕切迹疝

    多由幕上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等)致颅内压增高引发,脑组织经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临床表现有头痛加剧、呕吐频繁、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患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运动障碍等。

    (二)枕骨大孔疝

    常因后颅窝病变(如小脑肿瘤、颅后窝血肿等)或幕上病变致颅内压普遍增高,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向椎管内移位。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较早出现,意识障碍较晚出现)。

    (三)大脑镰下疝

    又称扣带回疝,多因一侧大脑半球额、顶、颞叶的占位性病变,使脑组织向对侧移位,经大脑镰下间隙疝入对侧,压迫对侧大脑前动脉,导致对侧大脑半球内侧面脑组织缺血、坏死。

    三、病因

    (一)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颅内血肿(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病变占据颅内空间,使颅内各分腔压力失衡。

    (二)颅脑外伤

    严重颅脑外伤可致颅内出血、脑组织肿胀,进而引发颅内压增高,诱发脑疝。

    (三)大面积脑梗死

    脑组织缺血、水肿,体积增大,颅内压力改变,促使脑疝形成。

    四、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脑疝表现各异,但多有颅内压增高基础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并伴相应神经功能受损症状。例如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瞳孔改变;枕骨大孔疝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出现较早等。

    五、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

    头颅CT、MRI是重要诊断手段,可清晰显示颅内病变部位、范围及脑疝情况,如脑疝导致的脑组织移位、脑室受压等改变。

    六、治疗原则

    (一)降低颅内压

    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疝危急状况。

    (二)处理原发病

    针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原发病进行相应治疗,如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切除脑肿瘤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脑疝可能因先天性颅脑发育异常、感染或外伤等引发,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颅内压,及时干预,避免延误治疗致严重后果,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谨慎选择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治疗措施。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脑疝发生时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呼吸、循环等指标,治疗时需综合考量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状态,权衡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风险与获益。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脑疝时,需权衡母体救治与胎儿安全,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如脱水剂使用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手术治疗需评估对妊娠的影响及麻醉风险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