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怎么回事怎么办问
新生儿败血症怎么回事怎么办
-
新生儿败血症是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病因有产前、产时、产后感染,表现为一般及特殊表现,诊断靠病史、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抗感染和支持治疗,预防要从孕期、产时及新生儿护理入手,家长需密切观察并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新生儿营养以防患病。
一、新生儿败血症是什么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病原体以细菌为主,也可为真菌、病毒等。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脐部等容易成为感染门户,病原体容易侵入。
(一)病因
1.产前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2.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产程延长、羊水污染等,胎儿吸入或吞下被病原体污染的羊水、阴道分泌物等而感染。
3.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黏膜、脐部、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比如脐部护理不当,细菌由此进入血液。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
1.一般表现:常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少吃(奶量减少)、少哭、少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
2.特殊表现
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可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加重或消退延迟。
出血倾向: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休克:皮肤花纹、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尿少或无尿、血压下降等。
其他:可出现肺炎、脑膜炎、骨髓炎等局部感染表现。
三、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
1.病史:有上述可能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
2.临床表现:出现上述一般和特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等。
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若能培养出致病菌可确诊,但阳性率受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影响。
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对诊断有辅助意义。
降钙素原(PCT):PCT升高有助于诊断败血症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1.抗感染治疗: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在药敏结果出来前,可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如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等。
2.支持治疗
保暖:维持体温稳定,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要注意保暖,使体温维持在36-37℃。
供氧:有呼吸窘迫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
供给营养:保证充足的热量和液体供应,可经口喂养或静脉营养。
五、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
1.孕期保健:母亲孕期要注意个人卫生,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避免接触感染源。
2.产时防护:分娩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胎儿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等。
3.新生儿护理
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定期消毒脐部。
皮肤黏膜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及时处理口腔、皮肤等部位的感染病灶。
避免交叉感染: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护理用品要专人专用,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六、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新生儿免疫系统极其脆弱,一旦怀疑有败血症迹象需立即就医。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体温等,若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如脐部护理时一定要用无菌的碘伏等进行消毒,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感染加重。同时要保证新生儿有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