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025年09月30日 10:41:59
病情描述: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医生回答(1)
  • 何强
    何强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乙肝主要通过母婴、血液、性传播。母婴传播可通过胎盘、分娩及产后密切接触,孕妇需进行母婴阻断;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及血制品、破损皮肤黏膜接触,相关人群需注意医疗操作规范及自身行为;性传播是因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病毒通过无防护性接触侵入,有多个性伴侣人群需用安全套等保护并定期检查。

    一、母婴传播

    (一)传播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以及产后密切接触等方式在母婴间传播。例如,宫内感染可能发生在孕期,分娩时胎儿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等也易感染,产后母乳喂养及生活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婴儿感染。

    (二)特殊人群情况

    对于孕妇,若本身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进行母婴阻断措施,如在孕期监测病毒载量等,在胎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降低婴儿感染风险。这是因为孕妇的乙肝病毒状态会直接影响婴儿是否感染乙肝,通过规范的阻断措施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几率。

    二、血液传播

    (一)传播途径

    1.输血及血制品: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导致受血者感染乙肝。这是因为血液中含有大量乙肝病毒,一旦输入人体,病毒会在体内复制引发感染。例如过去由于血制品筛查不严格曾有因输血感染乙肝的情况发生。

    2.破损皮肤黏膜接触:皮肤黏膜有破损时,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可被感染。比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若这些物品上沾染了乙肝患者的血液,而健康人的皮肤黏膜有微小破损,就可能通过破损处感染乙肝病毒。

    (二)相关人群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因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导致患者之间通过血液传播感染乙肝。对于有纹身、打耳洞等可能造成皮肤黏膜破损行为的人群,要选择正规场所,确保所用器械严格消毒,降低因接触不洁净器械而感染乙肝的风险。

    三、性传播

    (一)传播机制

    乙肝病毒可存在于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在无防护的性接触过程中,病毒可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侵入机体导致感染。例如,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感染乙肝的风险会增加。

    (二)特殊人群情况

    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性传播乙肝的风险。在性健康方面,要保持单一固定性伴侣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感染乙肝等性传播疾病的几率。同时,性传播相关人群应定期进行乙肝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