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怎么回事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怎么回事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累及肝内小胆管,自身免疫反应及遗传参与发病,早期无症状,进展后有乏力、瘙痒等表现,靠血液检查、活检、影像学诊断,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女性多见,各年龄段有特点,患者需注意休息、饮食,有家族史者定期检查,已确诊者定期随访。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其中,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内小胆管,导致胆管损伤、炎症,进而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有家族聚集倾向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
症状: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乏力、瘙痒(由于胆汁淤积,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等表现。还可能伴有右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体征:可能发现肝脾肿大等体征,晚期可出现肝硬化相关表现,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
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胆汁淤积相关酶学指标升高是重要的实验室特征。
抗线粒体抗体(AMA)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标志性抗体,尤其是AMA-M2亚型阳性对诊断有高度特异性。
肝脏活检:肝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肝内小胆管破坏、炎症及肉芽肿形成等特征性改变,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或MRI等检查可了解肝脏形态、结构变化,辅助诊断。
治疗
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一线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对于病情进展较快或对熊去氧胆酸反应不佳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
对症支持治疗:针对瘙痒症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等缓解;对于出现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需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利尿、预防出血等。
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女性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关注自身激素水平等对病情的可能影响,在药物选择等方面也需考虑性别差异带来的不同代谢等情况。
不同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年女性。儿童发病极为罕见,若儿童出现疑似症状,需高度重视并进行详细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对于老年患者,需更加关注肝肾功能等整体状况,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在治疗时要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
生活方式: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应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食物和药物。
病史相关: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对于已确诊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