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脑膜炎双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

2025年09月30日 11:56:30
病情描述:

脑膜炎双球菌

医生回答(1)
  • 王玉平
    王玉平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菌属有多个血清群AB、C群为主要致病菌群经飞沫传播侵袭鼻咽部及脑膜等部位其致病机制是侵入后可引发败血症或脑膜炎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子诱导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球分布冬春季高发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易感染集体环境易传播临床表现有普通型高热头痛呕吐伴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暴发型有严重表现慢性败血症型病程迁延有间歇性发热瘀点瘀斑关节痛等诊断方法有脑脊液检查及血清学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依药敏调整用药并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儿童需密切监测病情严格用抗生素成人有基础病要评估影响注意隔离防护老年患者机体衰退易并发症需谨慎选药加强护理。

    一、基本概况

    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有多个血清群,其中A、B、C群是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菌群,该菌通过飞沫传播,主要侵袭人体鼻咽部及脑膜等部位。

    二、致病机制

    脑膜炎双球菌经飞沫进入人体后,黏附并侵入鼻咽部黏膜,随后可进入血流引发败血症,或进一步累及脑膜导致脑膜炎,其释放的内毒素是主要致病因子,会诱导机体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

    三、流行病学特点

    全球均有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病例分布,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易受感染,集体生活环境如学校、托儿所等易造成病菌的快速传播。

    四、临床表现

    (一)普通型

    患者多有高热、头痛、呕吐症状,皮肤黏膜可见瘀点、瘀斑,病情进展可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二)暴发型

    可迅速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脑实质损害等严重表现,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三)慢性败血症型

    病程迁延,表现为间歇性发热、皮肤瘀点或瘀斑,关节疼痛等。

    五、诊断方法

    (一)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

    (二)血清学检测

    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有助于辅助诊断。

    六、治疗原则

    首选青霉素类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同时针对患者出现的休克、DIC等并发症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体温、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避免滥用药物。

    (二)成人患者

    有基础疾病的成人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注意做好隔离防护,防止病菌传播给他人,治疗过程中关注药物对基础疾病的潜在影响。

    (三)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感染后易出现并发症,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