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关节炎怎么检查问
布氏杆菌性关节炎怎么检查
-
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的检查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关节镜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病原体检查(血培养、骨髓培养、关节液培养)、血清学检查(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检查;关节镜检查可用于诊断不明确的关节病变。不同患者检查时需注意不同方面。
血常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例如有研究显示,约半数布氏杆菌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情况。
病原体检查
血培养:是诊断布氏杆菌病的金标准之一,但阳性率较低,一般在急性期阳性率较高,可达到30%-60%。在发病1-2周内采血,阳性率相对较高。
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尤其适用于血培养阴性的亚急性和慢性患者。
关节液培养:抽取关节液进行培养,若培养出布氏杆菌则具有确诊意义。
血清学检查
凝集试验:是常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如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等。试管凝集试验滴度≥1:160时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更具诊断价值。例如在布氏杆菌性关节炎患者中,约80%-90%的患者凝集试验呈阳性。
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较高,一般在凝集试验阳性后进行,有助于鉴别诊断急性期和慢性期感染。急性期补体结合试验滴度≥1:16时有诊断意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骨质疏松等表现。早期骨质破坏多为非特异性,可见关节周围骨质疏松,随后可出现关节面侵蚀、骨赘形成等。例如在慢性布氏杆菌性关节炎患者中,X线检查常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硬化等改变。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骨质破坏、软组织脓肿等情况,对于早期发现关节骨质细微改变比X线更敏感。可以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骨质小破坏灶、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等。
MRI检查:对软组织病变的显示优于X线和CT,能早期发现关节软骨破坏、骨髓水肿等。在布氏杆菌性关节炎早期,MRI可显示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以及骨髓内的异常信号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
关节镜检查: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关节病变,可通过关节镜直接观察关节内情况,并可取滑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和病原体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但关节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检查时可能需要注意的方面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时要注意采血的量和方法,避免对儿童造成过多的创伤;老年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状况,是否能耐受检查过程;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进行病原体检查时要注意与基础疾病导致的感染相鉴别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