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脑出血的概念是什么

脑出血的概念是什么

2025年09月30日 11:22:50
病情描述:

脑出血的概念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王瑾
    王瑾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他提问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脑卒中20%-30%,急性期病死率30%-40%,发病机制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有关,临床表现有一般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检查有头颅CT和头颅MRI,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病情复杂恢复慢易现并发症,儿童少见多与先天畸形等有关,妊娠期女性罕见且病情凶险治疗需权衡利弊。

    发病机制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内小动脉硬化,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破裂出血。据统计,约70%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是引发脑出血最常见的基础疾病。

    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结构异常,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在年轻人脑出血中较为常见。

    动脉瘤:脑内动脉瘤破裂也可导致脑出血,动脉瘤的形成与动脉壁的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发病突然,常表现为头痛、呕吐,头痛多较剧烈,是因为血液刺激脑膜或颅内压增高所致;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根据出血部位不同,症状各异。如基底节区出血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三偏”综合征;脑叶出血可出现相应脑叶功能受损的表现,如顶叶出血可有感觉障碍,额叶出血可有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等;脑干出血病情多较危重,可出现交叉性瘫痪、意识障碍等,如脑桥出血可迅速出现昏迷、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等;小脑出血可出现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等。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诊断脑出血的重要首选检查方法,发病后即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蛛网膜下腔等,有助于病情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头颅MRI:对发现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病因有一定价值,在脑出血急性期,MRI显示不如CT敏感,但在出血时间较长(如1-2周后),CT等密度影不易分辨时,MRI有助于明确诊断。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脑出血后病情变化相对复杂,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肝肾功能等,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儿童:儿童脑出血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血液病等有关。儿童脑出血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需要考虑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影像学检查需选择合适的方式,尽量减少辐射损伤,治疗上除了针对脑出血的常规处理外,还需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脑出血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往往较为凶险。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血容量增加等因素可能影响脑血管状态,治疗时需要兼顾胎儿和孕妇的安全,在选择检查和治疗手段时要谨慎权衡利弊,如头颅CT检查需做好孕妇和胎儿的防护,药物使用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