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问
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
细菌性脑膜炎需综合多方面进行诊断,临床表现因年龄段有差异,实验室检查中脑脊液检查具重要意义,包括外观、压力、细胞等多方面改变及病原学检查,血常规可示感染,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I各有优势,病史采集需考虑年龄、基础疾病、接触史等因素,综合这些可准确诊断细菌性脑膜炎。
一、临床表现评估
1.一般表现:不同年龄段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表现有差异,新生儿及婴儿可能出现体温不升、拒食、吐奶、嗜睡、烦躁不安等非特异性表现;儿童和成人可能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表现,发热多为高热,头痛可较为剧烈且呈持续性。
2.神经系统表现: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还可能有惊厥发作,部分患者会出现脑膜刺激征,如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外观: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外观浑浊,甚至呈脓性。
压力:压力常升高。
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生化检查:蛋白含量增高,葡萄糖含量降低,氯化物含量也可降低。
病原学检查:通过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可查找病原菌,还可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这对明确病原菌及指导用药至关重要。例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涂片可能找到革兰阳性双球菌,脑脊液培养可分离出肺炎链球菌。
2.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显著升高,提示存在感染。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在细菌性脑膜炎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现脑室扩大、脑实质改变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颅内病变,如颅内脓肿等。对于儿童患者,可观察是否存在脑积水等并发症。
2.头颅MRI:相较于CT,MRI对早期脑膜炎的脑实质改变、脑膜强化等显示更为敏感,能更清晰地发现脑膜炎症、脑实质受累情况等,尤其在婴幼儿及病情复杂的患者中具有优势。例如,能更早发现脑膜炎导致的脑实质水肿、脑膜增厚强化等表现。
四、病史采集
1.年龄因素: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多与围生期感染、母亲妊娠期间感染等有关;儿童及成人则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颅脑外伤、中耳炎等继发感染有关。不同年龄组的常见病原菌也有所不同,如新生儿以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多见,儿童常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成人则可能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为主。
2.基础疾病:若患者有颅脑外伤病史,增加了细菌侵入颅内引起脑膜炎的风险;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更易发生细菌性脑膜炎,且病原菌可能有其特殊性。
3.接触史:了解患者是否有与脑膜炎患者的密切接触史,对于判断是否有传染风险及推测可能的病原菌有一定帮助,如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具有较强传染性,密切接触者需警惕。
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详细的病史采集,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细菌性脑膜炎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不同因素对诊断的影响,尤其是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特点及个体的基础状况等,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