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药对肝脏有损害问
哪些中药对肝脏有损害
-
常见含肝损害成分的中药有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马兜铃酸、毒蛋白、萜与内酯类成分的中药,中药致肝损害机制包括直接毒性作用、免疫损伤、代谢异常,肝损害临床表现有轻重视情况而异,监测需定期检肝功能指标。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显著肾毒性和肝毒性的成分,可导致肝细胞凋亡、坏死,长期暴露还可能引发肝癌等。有研究发现,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引起的肝损伤具有隐匿性,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出现肝功能异常,对于女性和有既往肝脏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其不良影响。
含毒蛋白的中药:苍耳子、蓖麻子等。苍耳子中的毒蛋白可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肿胀、变性等。一般来说,误食或过量服用含毒蛋白的中药后,肝脏会首先受到攻击,儿童由于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较弱,若接触到含毒蛋白的中药,发生肝损害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儿童的肝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毒素的清除和抵御能力较差。
含萜与内酯类成分的中药:川楝子、黄药子等。川楝子中的川楝素过量时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黄药子中的成分可干扰肝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肝细胞损伤。对于有酗酒习惯的人群,在服用含萜与内酯类成分的中药时,肝脏的负担会进一步加重,因为酒精本身也会对肝脏造成损害,两者叠加会显著增加肝损害的发生几率。
中药导致肝损害的机制
直接毒性作用:某些中药成分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细胞膜功能等。例如,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可与肝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结合,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马兜铃酸可抑制肝细胞内的酶活性,影响多种代谢过程。
免疫损伤:部分中药成分可作为半抗原,与肝细胞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这种免疫损伤可能是通过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介导,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肝脏。
代谢异常:中药成分可能影响肝脏的药物代谢酶系统,导致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对肝脏造成毒性。例如,某些成分可能抑制肝脏中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使其他同时服用的药物代谢减慢,增加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风险。
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监测
临床表现:轻度肝损害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肝损害加重,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对肝损害的感受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肝脏功能异常的体现。
监测:在服用可能对肝脏有影响的中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ALT、AST)、胆红素、白蛋白等。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更应加强监测频率。通过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肝功能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肝损害进一步加重。例如,每1-2周检测一次肝功能,若发现指标异常,需及时评估是否与服用中药相关,并采取相应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