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奈瑟菌问
脑膜炎奈瑟菌
-
脑膜炎奈瑟菌可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岁以下儿童等为高危人群,临床表现分普通型和暴发型,可通过脑脊液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诊断,可通过疫苗接种、隔离防护预防,治疗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因素:5岁以下儿童是高危人群,其中6月龄-2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脑膜炎奈瑟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的易感性可能因生理特点略有不同。
生活方式: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的环境会增加脑膜炎奈瑟菌的传播风险,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密集场所容易发生流行。
临床表现
普通型:最常见,病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和脑膜炎期。上呼吸道感染期症状较轻,如咽痛、咳嗽等;败血症期可出现高热、寒战、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等;脑膜炎期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暴发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可分为休克型、脑膜脑炎型和混合型。休克型表现为突发高热、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脑膜脑炎型以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脑实质受损表现为主;混合型则同时具有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表现。
诊断方法
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是重要的诊断方法,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
细菌培养:取患者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瘀斑处组织液等进行细菌培养,若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可确诊,但培养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脑膜炎奈瑟菌的特异性抗体,如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接种脑膜炎奈瑟菌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措施。目前有A群、C群等多糖疫苗以及结合疫苗等。对于5岁以下儿童等高危人群应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隔离防护:对于流脑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在流脑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外出时可佩戴口罩。
治疗原则
抗生素治疗:一旦怀疑或确诊为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应尽早使用抗生素。青霉素G是治疗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氯霉素等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适当的退热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对于休克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脑膜炎奈瑟菌后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治疗方案,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脑膜炎奈瑟菌后病情可能更严重,应加强监测,及时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
孕妇:孕妇感染脑膜炎奈瑟菌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需积极治疗,同时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