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肝硬化抽腹水的危害

肝硬化抽腹水的危害

2025年09月30日 20:05:47
病情描述:

肝硬化抽腹水的危害

医生回答(1)
  • 张引强
    张引强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向他提问

    抽腹水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腹腔感染、肝性脑病风险增加、循环功能障碍以及经腹壁抽腹水时的切口相关问题,不同人群受这些影响各有差异,如老年人电解质调节等功能弱、免疫力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这些影响会对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产生不良作用。

    1.电解质紊乱

    发生机制:抽腹水时会丢失大量含有电解质的腹水,若抽放速度过快、量过大,容易导致钠离子、钾离子等电解质大量丢失。例如,腹水当中含有一定量的钠离子,大量丢失后可能引起低钠血症,钾离子丢失则可能引发低钾血症。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老年人,本身电解质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发生电解质紊乱后可能出现更明显的不适,如低钠血症可导致老年人出现乏力、恶心、呕吐,严重时甚至引发意识障碍;对于儿童,电解质紊乱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比如低钾可能影响心肌的正常收缩功能,对儿童的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2.腹腔感染

    发生机制:抽腹水属于侵入性操作,会破坏腹腔的防御屏障,细菌容易侵入腹腔引起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无菌操作不严格,外界的细菌就有机会进入腹腔;另外,患者本身如果存在肝硬化导致的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发生腹腔感染。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腹腔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容易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且恢复相对较慢;儿童本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腹腔感染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影响多个脏器的功能,如可能引起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功能紊乱。

    3.肝性脑病风险增加

    发生机制:腹水当中含有一定量的氨等含氮物质,抽腹水后腹腔内压力骤降,门体循环之间的物质交换发生变化,肠道内的氨等毒性物质更容易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肝脏对氨等毒性物质的代谢能力下降,从而使血氨升高,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有肝硬化基础的老年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肝性脑病发病基础,抽腹水后更易诱发;儿童发生肝性脑病的后果相对更为严重,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导致智力、运动等方面的障碍。

    4.循环功能障碍

    发生机制:大量抽腹水后,腹腔内压力迅速降低,腹腔内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引起循环功能障碍。例如,门静脉系统的血管扩张,使得心脏的前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减少。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相对较弱,循环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引发心慌、头晕等症状,甚至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疾病;儿童的循环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大量抽腹水后循环功能障碍可能影响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代谢。

    5.切口相关问题(若为经腹壁抽腹水)

    发生机制:经腹壁抽腹水时,穿刺部位可能出现渗液、感染等情况。如果穿刺操作不当或者术后护理不佳,穿刺部位容易受到污染,导致切口感染,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老年人皮肤愈合能力较差,切口感染后恢复时间长,且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儿童由于皮肤娇嫩,穿刺部位感染后可能影响局部组织的正常发育,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来促进切口愈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