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体检心脏有杂音怎么回事问
宝宝体检心脏有杂音怎么回事
-
宝宝心脏杂音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杂音是生长发育中心脏血管变化致,柔和、Ⅰ-Ⅱ级吹风样,3岁以下尤其瘦弱等宝宝易见,随年龄增长多消失;病理性杂音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2-3肋间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等)、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3-4肋间Ⅲ-Ⅳ级粗糙全收缩期杂音等)、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等),还有其他心脏病变如瓣膜病变(不同瓣膜病变有相应杂音特点),发现杂音应带宝宝做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并遵医嘱处理,同时观察宝宝一般情况。
一、生理性杂音
1.产生原因: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血管有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生理性杂音。例如婴儿时期,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处于不断发育调整阶段,可能产生暂时的生理性杂音。
2.特点:杂音比较柔和,响度多为Ⅰ-Ⅱ级,性质多为吹风样,一般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宝宝精神、吃奶等情况通常正常。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瘦弱、胸廓扁平的宝宝,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进一步发育完善,多数生理性杂音会逐渐消失。
二、病理性杂音
1.先天性心脏病相关
房间隔缺损:
产生机制:由于胚胎发育时期房间隔发育异常,导致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出现异常通道,使左心房的血液分流到右心房,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产生杂音。
杂音特点: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固定分裂。宝宝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活动后气促等表现,严重的房间隔缺损可能影响宝宝的心肺功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如缺损较小有自行闭合可能,缺损较大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室间隔缺损:
产生机制: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形成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引起心脏负荷改变,产生杂音。
杂音特点: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伴有震颤。宝宝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小型室间隔缺损有自愈可能,大型室间隔缺损则需要及时干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产生机制:胎儿期动脉导管未闭合,出生后持续开放,导致主动脉血液分流到肺动脉,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加,产生杂音。
杂音特点: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常伴有震颤。宝宝可能有气促、多汗、喂养困难等表现,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较高,小型动脉导管未闭有自行闭合可能,较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则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2.其他心脏病变相关
瓣膜病变:
产生机制:如风湿性心脏病累及心脏瓣膜,或者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等,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引起血流异常,产生杂音。
杂音特点:不同瓣膜病变有不同特点,例如二尖瓣狭窄时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时主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等。宝宝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瓣膜病变情况,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换瓣等。
当发现宝宝体检心脏有杂音时,家长应带宝宝进一步进行心脏超声等详细检查,以明确杂音的性质和原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呼吸、喂养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