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脑梗后遗症用药

脑梗后遗症用药

2025年09月30日 16:07:45
病情描述:

脑梗后遗症用药

医生回答(1)
  • 高媛媛
    高媛媛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脑梗后遗症的用药包括改善脑循环类的丁苯酞软胶囊、抗血小板聚集类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片、营养神经类的胞磷胆碱钠片以及控制基础疾病相关的降压、降糖等药物,需综合患者多方面因素选药,用药时监测不良反应,可结合康复训练促进恢复。

    一、改善脑循环类药物

    (一)丁苯酞软胶囊

    1.作用机制:丁苯酞能够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改善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促进缺血脑区侧支循环的建立。

    2.适用情况: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脑梗后遗症的神经功能缺损等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临床研究显示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等。

    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一)阿司匹林肠溶片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2.适用情况:对于有脑梗病史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脑梗死的复发风险。但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注意胃肠道出血等风险,同时有胃溃疡等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二)氯吡格雷片

    1.作用机制: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经肝脏代谢后形成有活性的代谢物,能选择性地不可逆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2.适用情况:可用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脑梗后遗症患者,预防脑梗复发等。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肝肾功能情况,因为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肾功能不全者也需调整剂量等。

    三、营养神经类药物

    (一)胞磷胆碱钠片

    1.作用机制:胞磷胆碱钠是核苷衍生物,通过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而促进脑物质代谢,改善脑循环。另外,它可以增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机能,增强锥体系统的机能,改善运动麻痹,故对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和促进苏醒有一定作用。

    2.适用情况:适用于脑梗后遗症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可使用,但需根据患者具体的肝肾功能等调整,比如老年患者肝肾功能有所减退,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剂量。

    四、控制基础疾病相关药物

    (一)降压药物

    1.作用机制:如氨氯地平片,属于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慢通道)进入细胞,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产生降压作用。

    2.适用情况:对于脑梗后遗症患者伴有高血压的情况,需要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不同年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略有差异,一般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但也需平稳降压,同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比如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某些降压药需调整。

    (二)降糖药物

    1.作用机制:以二甲双胍为例,它可减少肝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

    2.适用情况:脑梗后遗症患者若伴有糖尿病,需严格控制血糖,不同年龄糖尿病患者在药物选择和血糖控制目标上有不同考虑,比如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避免低血糖发生,同时要关注药物对胃肠道等的影响,有些降糖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

    脑梗后遗症的用药需综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同时可结合康复训练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促进患者的恢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