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治疗失眠有哪些方法

治疗失眠有哪些方法

2025年09月30日 17:00:43
病情描述:

治疗失眠有哪些方法

医生回答(1)
  • 孙庆利
    孙庆利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向他提问

    失眠的非药物干预包括调整规律作息(无论工作日休息日维持相同上床和起床时间,避免睡前长时间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黑暗且温度适中的睡眠环境,还有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训练及纠正对失眠的过度担忧等负面认知;药物治疗是辅助手段需专业医生评估使用,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用助眠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并沟通基础病,有基础病史人群非药物更安全且药物要权衡对基础病的影响。

    一、非药物干预方法

    (一)睡眠卫生习惯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至关重要,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尽量维持相同的上床睡觉和起床时间,有助于调节人体生物钟,使睡眠周期趋于稳定。例如,每天固定22:00左右上床,早上6:30左右起床,长期坚持可增强睡眠质量。同时,避免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正常睡眠节律。

    (二)睡眠环境调整

    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是改善失眠的关键。应确保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中,可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等辅助工具来减少外界干扰。研究表明,黑暗环境能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对诱导睡眠有积极作用,一般卧室温度保持在18~25℃较为利于睡眠。

    (三)认知行为疗法

    1.放松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法,从脚部开始,依次紧绷和放松腿部肌肉,逐步向上至头部,通过身体肌肉的紧张与放松体验,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进而促进睡眠。据相关研究显示,定期进行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的人群,入睡时间可明显缩短。

    2.认知重构:纠正对失眠的过度担忧等负面认知。例如,认识到偶尔的睡眠不佳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避免因一次失眠而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失眠。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改善失眠的辅助手段,常用一些助眠药物,但需谨慎使用。需注意儿童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助眠药物。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目前临床常用的助眠药物有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评估后决定,且严格遵循医疗规范,非专业人员不得自行随意使用药物来治疗失眠。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失眠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如培养规律的作息习惯、营造良好睡眠环境等。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对其可能产生潜在不良影响,故应避免随意使用助眠药物。若儿童失眠情况较严重,需在专业儿科医生评估后,谨慎考虑是否采用药物干预,并密切监测儿童用药后的反应。

    (二)老年人

    老年人失眠时,非药物干预同样是基础。需特别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全性,防止因环境不适导致跌倒等意外。在药物使用方面,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使用助眠药物时更需谨慎,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且需与医生充分沟通自身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的失眠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非药物干预相对更为安全,如在调整睡眠卫生习惯时,要避免因过度劳累等加重基础病情;药物治疗时,需严格评估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某些助眠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