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怎么样检查问
肝硬化怎么样检查
-
肝硬化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清免疫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CT和MRI;内镜检查可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是诊断金标准,特殊人群检查需考虑其特点。
肝功能检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降低或倒置;血清胆红素不同程度升高;血清转氨酶活性可升高,一般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较显著,但肝细胞严重坏死时则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常高于AL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可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有不同程度延长,注射维生素K亦不能纠正。
凝血功能检查:肝硬化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Ⅷ活性降低。
血清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IgG、IgA均可增高,一般以IgG增高较显著;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检测到乙肝病毒标志物;丙肝肝硬化患者可检测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丙肝病毒RNA;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可检测到相应的自身抗体。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可显示肝脏大小、外形改变,肝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等肝硬化声像图表现;能发现门静脉、脾静脉增宽,门静脉高压时可显示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内径增宽及有无异常血流,还可测定门静脉压力;能检测脾脏大小、有无腹水及腹水的量。一般来说,超声检查可以较为直观地观察肝脏和脾脏的形态结构等情况,是肝硬化常用的筛查手段之一。
CT和MRI检查:CT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密度或信号改变等,对于肝硬化的诊断及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在肝硬化时,可见肝脏各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脾大,腹水等表现。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某些方面可能比CT更具优势,例如对于肝脏血管病变的显示等。
内镜检查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及胃底有无静脉曲张,以及静脉曲张的程度和范围,并可观察有无红色征等,对判断患者出血风险有重要意义。如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提示患者存在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表现。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通过肝穿刺获取少量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组织学改变,如有无假小叶形成等典型的肝硬化病理表现,从而明确诊断肝硬化,并可判断肝硬化的病因、分级和分期等。但肝穿刺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出血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有严重出血倾向、大量腹水等情况时一般不宜进行肝穿刺。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肝硬化患者,检查时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儿童肝硬化可能有其特殊的病因,如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在进行各项检查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血常规检查中儿童的正常血常规范围与成人不同等,同时在进行肝穿刺等有创检查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减少对儿童的损伤和不良影响。对于老年肝硬化患者,在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心肺等基础疾病对检查耐受性的影响,例如腹部超声检查相对较为简便,但如果患者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可能会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等情况,需要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