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的8项指标是哪些问
肝功能检查的8项指标是哪些
-
肝功能相关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反映肝细胞损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结合比值有鉴别诊断价值,总胆红素等反映胆红素代谢等情况,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有相关意义,儿童肝功能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异且生长发育阶段需关注,孕妇孕期部分指标有生理性波动需结合判断,老年人肝功能渐减退需注意指标与病理性鉴别及用药谨慎。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正常范围:一般成人血清中ALT的正常参考值为0~40U/L(因检测方法不同略有差异)。
临床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质中,肝细胞受损时ALT释放进入血液,导致血清中ALT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多种肝脏疾病,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较敏感的指标之一。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正常范围:成人血清AST正常参考值为0~40U/L。
临床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破坏,AST释放入血。AST/ALT比值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升高明显,AST/ALT比值<1;而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时AST升高更显著,AST/ALT比值≥2。
三、总胆红素(TBil)
正常范围: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为3.4~17.1μmol/L,其中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值0~6.8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参考值1.7~10.3μmol/L。
临床意义: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情况。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黄疸,如溶血性黄疸时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阻塞性黄疸时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
四、直接胆红素(DBil)
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是经肝脏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能更精确反映胆汁淤积程度,胆道梗阻时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五、间接胆红素(IBil)
临床意义:间接胆红素是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主要由红细胞破坏代谢产生,其升高多见于溶血、血型不合输血等情况。
六、总蛋白(TP)
正常范围:成人总蛋白正常参考值为60~80g/L,白蛋白(ALB)参考值为40~55g/L,球蛋白(GLB)参考值为20~30g/L。
临床意义: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场所,慢性肝病、肝硬化等可致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常见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七、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临床意义:正常比值约为1.5~2.5:1,该比值变化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有辅助意义,如肝硬化时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A/G比值降低甚至倒置。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肝功能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检测时需依据儿童年龄段的参考值判断,且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肝脏功能尚不完善,某些药物或疾病对儿童肝功能影响可能更显著,需密切关注指标变化。
孕妇:孕期肝脏负担加重,部分肝功能指标可能出现生理性波动,如白蛋白可能略降低,一般需结合孕周及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老年人:老年人肝脏功能逐渐减退,各项肝功能指标可能出现生理性改变,如白蛋白水平可能稍低于中青年,检测时需注意与病理性降低鉴别,同时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用药时需谨慎,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