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什么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025年09月30日 09:34:17
病情描述:

什么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医生回答(1)
  • 何强
    何强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超6个月引发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相关,临床表现有无症状携带者和不同程度慢性肝炎,诊断靠血清学、肝功能、病毒DNA定量等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抗病毒、免疫调节治疗,预防需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管理传染源。

    一、定义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而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二、病因

    1.病毒因素: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是根本原因,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引发机体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

    2.宿主因素

    年龄:新生儿期感染乙肝病毒,约90%会发展为慢性感染;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仅5%-10%会慢性化。

    免疫状态: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弱,易转为慢性。

    三、发病机制

    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对感染肝细胞进行攻击,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机体免疫耐受时,虽有病毒感染但无明显症状;免疫清除期则会出现肝脏炎症活动,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四、临床表现

    1.无症状携带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2.慢性肝炎患者

    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等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肝脾轻度肿大。

    中度:症状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五、诊断

    1.血清学检查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见于乙肝康复及接种乙肝疫苗者。

    乙肝e抗原(HBeAg):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动减弱。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包括抗-HBc总抗体和抗-HBcIgM,抗-HBc总抗体阳性表示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抗-HBcIgM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急性感染。

    2.肝功能检查:包括ALT、AST、白蛋白、球蛋白、胆红素等指标,反映肝脏炎症损伤及合成功能等情况。

    3.乙肝病毒DNA定量: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可反映病毒复制程度和传染性强弱。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病情活动期需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

    饮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饮酒及使用肝毒性药物。

    2.抗病毒治疗:符合指征的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

    3.免疫调节治疗:部分患者可使用干扰素等药物进行免疫调节,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七、预防

    1.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乙肝患者家庭成员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2.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消毒医疗器械,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等。

    3.管理传染源: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进行隔离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