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继发性高血压

什么是继发性高血压

2025年09月30日 14:19:02
病情描述:

什么是继发性高血压

医生回答(1)
  • 马为
    马为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确定疾病或病因致血压升高,其常见病因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因肾脏疾病致肾功能受损等)、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致肾脏缺血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嗜铬细胞瘤(肿瘤分泌过多肾上腺素等),诊断要点有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它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病因,去除病因后血压可能恢复,可通过检查鉴别二者。

    常见病因及相关机制

    肾实质性高血压: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受损进而引起血压升高。例如肾小球肾炎,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紊乱,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血压升高。不同年龄段人群患肾小球肾炎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对较多,而中老年人可能因慢性肾小球肾炎逐渐进展出现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是肾动脉狭窄引起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年轻患者肾血管性高血压多由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中老年患者则常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动脉狭窄。生活方式方面,有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更容易发生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从而引发肾血管性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患者体内醛固酮增多,作用于肾小管,使钠重吸收增加,钾排泄增多,出现低血钾等表现。不同性别均可发病,一般没有特定的年龄倾向性,但肥胖人群相对更容易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肿瘤组织间歇或持续分泌过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嗜铬细胞瘤可发生在不同年龄,儿童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病史方面若有家族中有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情况,需高度警惕。

    诊断要点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年龄、血压升高的特点(如是否为阵发性升高)、家族史、用药史等。对于年轻患者突然出现严重高血压,需考虑肾血管性高血压或嗜铬细胞瘤等;有肾脏疾病史的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要考虑肾实质性高血压。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生化(如血钾、肌酐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检查等。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血肌酐可能升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钾降低,血浆醛固酮升高、肾素降低;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升高。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肾动脉超声、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发现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可通过腹部超声、CT或MRI发现肾上腺或其他部位的肿瘤。

    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区别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明确,多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起病缓慢,血压呈持续性升高,通常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且没有明确的继发疾病因素。而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病因可寻,在去除病因后,血压可能恢复正常或明显降低。例如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在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解除肾动脉狭窄后,血压有可能恢复正常。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比例和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通过详细的检查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