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怎么预防问
慢性乙型肝炎怎么预防
-
预防乙型肝炎需从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管理传染源及关注特殊人群等方面入手。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措施,新生儿应尽早按程序接种,高危人群也建议接种;要防止血液、母婴、性传播;早期发现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并隔离治疗;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1.接种对象: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同时,对于乙肝病毒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等也建议接种。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二剂和第三剂。
2.接种效果: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抗体阳性率可达90%以上,且保护效果可持续多年。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接种乙肝疫苗能显著降低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对于新生儿来说,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二、切断传播途径
1.防止血液传播: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血液及血制品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例如,在医疗操作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用品要一次性使用后妥善处理。
2.防止母婴传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怀孕时,应定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在妊娠后期,若乙肝病毒载量较高,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进行母婴阻断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3.防止性传播:在性生活中,提倡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以减少通过性接触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其性伴侣也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以获得保护。
三、管理传染源
1.早期发现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筛查,包括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例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乙肝患者的人员等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2.隔离和治疗: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应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乙肝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包括抗病毒等治疗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病毒携带者也需要定期监测病情,避免病情恶化。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要避免从事餐饮、幼教等可能传播乙肝病毒的工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在孕期要做好乙肝相关检查,若发现感染乙肝病毒,要按照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母婴阻断等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同时,孕妇自身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免疫力。
2.儿童:儿童是乙肝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要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接种乙肝疫苗,家长要重视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在接种后要观察儿童是否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此外,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等体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要关注自身乙肝相关抗体情况,若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较低,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加强接种乙肝疫苗。同时,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维持机体较好的免疫状态,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