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颌面部肿瘤问
什么是颌面部肿瘤
-
颌面部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良性有牙源性肿瘤(如牙瘤)、脉管瘤(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等,恶性有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瘤、骨肉瘤等,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不同类型肿瘤有不同特点及相关发病因素影响。
一、颌面部良性肿瘤常见类型及特点
1.牙源性肿瘤
例如牙瘤,多见于青少年,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在拍摄X线片时被发现。牙瘤是成牙组织的发育异常或畸形,由不同发育阶段的牙胚组织构成,可分为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混合性牙瘤内牙体组织成分排列紊乱,无典型的牙结构,组合性牙瘤由许多牙样结构组成。
2.脉管瘤
包括血管瘤和淋巴管瘤。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其中毛细血管瘤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有鲜红色或紫红色斑块,边界清楚;海绵状血管瘤则由扩张的血窦构成,触之柔软,可压缩。淋巴管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分为毛细管型、海绵型和囊状水瘤,毛细管型淋巴管瘤表现为群集、深在、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疱,海绵型淋巴管瘤有多数大而壁薄的淋巴管囊腔,囊状水瘤多见于颈部,呈多房性囊肿,透光试验阳性。
二、颌面部恶性肿瘤常见类型及特点
1.鳞状细胞癌
是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40-60岁的男性。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如舌、牙龈、颊黏膜等部位。其发病与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例如吸烟、饮酒、口腔卫生不良、残根残冠的长期刺激等。临床表现为溃疡或菜花状肿块,可伴有疼痛、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晚期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2.恶性淋巴瘤
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于颌面部时,可表现为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活动度差,可融合成团,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其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如EB病毒等)、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
3.骨肉瘤
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颌骨,尤其是下颌骨。表现为颌骨肿胀、疼痛,面部畸形,牙齿松动、脱落等,X线表现为颌骨骨质破坏,有肿瘤骨形成。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等有关,肿瘤细胞能产生骨样组织。
三、颌面部肿瘤的发病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好发的肿瘤类型有所不同。例如,牙源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而颌面部的恶性肿瘤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儿童时期颌面部肿瘤相对较少,但也有发生,如淋巴管瘤等。
2.性别因素
部分肿瘤的发生与性别有关,如鳞状细胞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相对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习惯有关。而某些女性内分泌相关的肿瘤在女性中的发病情况不同,但颌面部肿瘤中性别差异相对不是非常突出的主导因素。
3.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的人群患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明显增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口腔黏膜等组织,导致细胞发生癌变。过量饮酒也会对口腔和颌面部组织产生刺激,损伤黏膜,增加肿瘤发生的可能性。此外,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不按时刷牙、不清理牙菌斑等,容易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长期刺激可能诱发肿瘤。
4.病史因素
有口腔内长期存在残根残冠刺激的患者,发生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较高。一些先天性的口腔发育异常疾病,如颌骨的某些畸形,可能在日后增加肿瘤发生的潜在风险。另外,有既往头颈部放射治疗病史的患者,在放疗后的数年至数十年,可能发生放射性颌面部肿瘤,其发病机制与射线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导致细胞基因突变等有关。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