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和痛风的区别问
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和痛风的区别
-
风湿性关节炎与痛风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上有不同特点,风湿性关节炎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表现为游走性大关节炎等,痛风因嘌呤代谢紊乱等致血尿酸高,有急性发作及慢性表现等,治疗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各有不同。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链球菌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关节组织当作攻击目标,引发关节滑膜、软骨等部位的炎症反应。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肾脏等部位引起的一组疾病。血尿酸持续升高是关键,当血尿酸超过饱和度时,就会形成结晶沉积。多见于中年男性,常与高嘌呤饮食、肥胖、饮酒等生活方式相关。
二、临床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炎,常见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等,关节红、肿、热、痛明显,疼痛具有游走性,可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关节转移到另一个关节。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心脏炎等全身症状。
痛风:急性发作时多起病急骤,常午夜或清晨突发关节剧痛,最常见的首发部位是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踝关节、膝关节等,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疼痛剧烈,如刀割或咬噬样。间歇期可无症状,慢性期可出现痛风石、关节畸形等。
三、实验室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关节液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
痛风:血尿酸升高,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可正常。关节液或痛风石中可找到尿酸盐结晶。
四、影像学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后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等。
痛风:急性发作期X线多无明显改变,慢性期可见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痛风石处可见骨质缺损。
五、治疗原则
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主要是消除链球菌感染灶,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同时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缓解关节炎症和疼痛,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可用于控制病情进展。
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缓解疼痛、消炎。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需要降低血尿酸,可使用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如别嘌醇)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同时调整生活方式,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使用药物时需特别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应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且要密切监测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痛风患者: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可能对肾脏功能有一定影响,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可能减退,需谨慎使用,并定期监测肾功能。同时,老年患者在调整生活方式时,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关节损伤。
女性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患者: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可能会有变化,治疗药物的选择需考虑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对于痛风女性患者,妊娠期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一些治疗痛风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安全的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