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动脉硬化该如何治疗

动脉硬化该如何治疗

2025年09月30日 12:26:41
病情描述:

动脉硬化该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1)
  • 靳亚非
    靳亚非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动脉硬化治疗包括生活方式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坚决戒烟并限男女酒精摄入量;药物方面有他汀类降脂药抑制HMG-CoA还原酶、ACEI和ARB类降压药改善血管内皮,还有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手术有PCI用于冠脉严重狭窄、CABG用于多支病变或PCI不佳,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谨慎评估药物耐受性,糖尿病患者选不影响血糖药物,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调整: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每日钠盐摄入应控制在6克以内,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如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食物的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鱼类中的Omega-3脂肪酸可调节血脂。

    2.适度运动:根据自身状况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约4-6公里/小时)、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动脉硬化风险,运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3.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应坚决戒烟;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血脂,增加动脉硬化发生几率,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二、药物治疗

    1.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是常用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等,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其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

    2.降压药物:根据血压情况选用合适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如氯沙坦)等,这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硬化发展,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发挥降压及保护血管作用;ARB则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来降压及保护血管。

    3.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其作用原理是不可逆地抑制环氧酶-1,减少血栓素A2生成,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三、手术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可通过导管技术将球囊或支架送至狭窄部位,扩张血管或支撑血管,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供血,该手术适用于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局限性狭窄患者,但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适应证。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或PCI效果不佳的患者,通过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等),搭建一条旁路血管,绕过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使血液绕过病变部位,到达缺血的心肌,为心肌提供血流供应,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状况。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动脉硬化治疗时需更谨慎评估药物耐受性,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糖尿病患者除严格控制血糖外,在药物选择上需考虑对血糖的影响,优先选择不影响血糖代谢或对血糖影响较小的药物;儿童动脉硬化相对少见,若有先天性动脉硬化相关疾病,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性化评估和治疗,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等,且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