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细菌性前列腺炎

什么是细菌性前列腺炎

2025年09月30日 13:35:19
病情描述:

什么是细菌性前列腺炎

医生回答(1)
  • 王海涛
    王海涛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向他提问

    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前列腺炎症性疾病,分急性和慢性,发病途径有经尿道逆行、血行、淋巴感染,急性有全身及局部症状,慢性症状迁延且有多种表现,诊断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急性和慢性,还有特殊人群情况需注意,儿童、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各有特点。

    一、定义

    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前列腺炎症性疾病,是前列腺炎的一种类型,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也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革兰阳性菌。

    二、发病机制

    细菌入侵途径:主要有经尿道逆行感染,如不洁净的性生活、尿道器械检查等,细菌可从尿道上行侵入前列腺;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中的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前列腺;淋巴感染,盆腔周围器官的炎症可通过淋巴系统蔓延至前列腺。

    三、临床表现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起病急,可表现为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还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烧灼感,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会阴部、耻骨上区疼痛等。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症状相对迁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排尿后和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即尿道滴白),疼痛可出现在会阴部、下腹隐痛等,还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精神神经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四、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每高倍视野白细胞数大于10个,卵磷脂小体减少。

    细菌培养:通过对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了解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有助于与其他前列腺疾病鉴别。

    五、治疗原则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一旦确诊,应积极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需卧床休息、大量饮水,必要时可应用止痛、退热等对症治疗药物,若有急性尿潴留,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较为复杂,需综合治疗,包括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4-6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可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植物制剂(如锯叶棕果实提取物等)等,同时可配合热水坐浴、前列腺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患者需注意戒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长时间久坐、骑车等。

    六、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细菌性前列腺炎较为罕见,多与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尿道器械检查等因素有关,若发生,诊断和治疗需更加谨慎,抗生素选择需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群:老年患者患细菌性前列腺炎时,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需仔细鉴别诊断,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可能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选择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同时物理治疗等方法的应用需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

    女性:虽然女性不存在前列腺,但临近器官的炎症等情况可能与男性前列腺的细菌感染有一定关联,女性若存在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需积极治疗,避免炎症蔓延或交叉感染影响男性伴侣的前列腺健康。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细菌性前列腺炎,在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同时,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降低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复发风险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