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乙肝病问
我有乙肝病
-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母婴、血液、性传播,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不同症状,可通过血清学、肝功能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可通过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管理传染源预防。
一、乙肝的定义与病因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和性传播。
二、乙肝的症状表现
急性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人还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
慢性期:病情迁延不愈时,患者可能会有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表现,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肝硬化相关症状,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表现。
三、乙肝的诊断方法
血清学检查:包括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测。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进一步还可通过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了解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程度,这对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很重要。
肝功能检查:可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了解肝脏的炎症损伤情况以及胆红素代谢是否正常等。
四、乙肝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合理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对于有肝硬化等并发症的患者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饮食。
抗病毒治疗:如果乙肝病毒DNA阳性且伴有肝功能异常等情况,符合抗病毒指征时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等综合判断。
对症支持治疗:针对肝功能异常进行相应的降酶、退黄等治疗,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如腹水患者的利尿等治疗。
五、不同人群乙肝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乙肝后,母婴传播是常见途径。母亲若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做好母婴阻断措施。儿童感染乙肝后要密切监测病情,因为儿童时期乙肝转为慢性的风险相对较高,且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育龄女性:乙肝女性患者在备孕前需咨询医生,评估病情后制定合理的备孕计划,怀孕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情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以降低胎儿感染乙肝的风险。
老年人群:老年人感染乙肝后,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病情变化可能较为复杂,要更加密切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等指标,同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脏的潜在影响,用药需更加谨慎,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有高危行为人群:有输血史、共用注射器史或不安全性行为等高危行为的人群,要及时进行乙肝相关检测,以便早发现早处理。
六、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1、6个月的程序全程接种;对于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输血和血制品使用;杜绝共用注射器等;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等,以减少血液和体液传播乙肝病毒的机会。
管理传染源: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定期进行医学随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生活中注意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如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出血的个人用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