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瓣膜性心脏病应该怎么治疗

瓣膜性心脏病应该怎么治疗

2025年09月30日 15:58:06
病情描述:

瓣膜性心脏病应该怎么治疗

医生回答(1)
  • 靳亚非
    靳亚非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瓣膜性心脏病的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针对心力衰竭用利尿剂、改善心室重构的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等,有血栓风险时用抗凝药;介入治疗中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适用于特定瓣膜狭窄患者,经导管瓣膜置换术用于不宜开胸的患者;外科手术有瓣膜修复术(尽量保留自身瓣膜)和置换术(分机械瓣和生物瓣,需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选择)。

    一、药物治疗

    1.心力衰竭相关药物:对于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会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轻心脏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如卡托普利、氯沙坦等,可改善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能抑制交感神经激活,改善心肌重构和心功能。这些药物的使用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综合年龄、肾功能等因素来考量,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需要更密切监测。

    2.抗凝药物:如果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存在心房颤动等情况,有血栓栓塞风险时需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等)。华法林的使用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同年龄、体重的患者目标INR范围可能不同,且饮食等因素会影响其效果;新型口服抗凝药相对华法林来说,药物相互作用较少,但也需考虑患者的肾功能等情况,比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时需要调整剂量。

    二、介入治疗

    1.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适用于特定类型的瓣膜狭窄患者,如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如果符合适应证且身体状况允许,可以考虑该治疗方式,但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例如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患儿,在合适年龄进行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可能改善瓣膜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手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的瓣膜处,扩张瓣膜,改善瓣膜狭窄情况,其效果与瓣膜病变的程度、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等有关。

    2.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对于不宜进行传统外科开胸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如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经导管瓣膜置换术是一种选择。比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于老年患者中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可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植入主动脉瓣位置,恢复瓣膜功能。但需要考虑患者的主动脉解剖结构等因素,如主动脉瓣环大小、主动脉窦部情况等,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可能不同。

    三、外科手术治疗

    1.瓣膜修复术:对于某些瓣膜病变,如二尖瓣、三尖瓣病变,尽量选择瓣膜修复术,因为修复后的瓣膜功能可能更接近正常瓣膜,长期预后较好。手术时会根据瓣膜病变的具体情况,如瓣叶病变程度、瓣下结构情况等进行修复。在考虑患者年龄时,年轻患者可能更适合尽量保留自身瓣膜的修复术,以保证未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瓣膜使用寿命。

    2.瓣膜置换术:当瓣膜病变严重无法修复时,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术,可选择人工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人工机械瓣膜需要终身抗凝,但耐久性好;生物瓣膜不需要终身抗凝,但存在一定的衰败率。对于年龄较轻的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生物瓣膜,但要考虑其衰败风险;老年患者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人工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同时要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预期寿命等因素。例如,年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如果置换生物瓣膜,需要告知其生物瓣膜可能需要再次置换的风险,而老年患者如果置换人工机械瓣膜,则需要强调长期抗凝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抗凝相关并发症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