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和湿疹的区别问
癣和湿疹的区别
-
癣由真菌引起具传染性,湿疹由内外因致病因复杂;癣不同部位表现异且单侧常见,湿疹各期表现不同可对称分布;癣靠真菌镜检和培养诊断,湿疹靠病史临床表现等;癣抗真菌治疗,湿疹寻诱因、分期用药及用抗组胺药,均需注意特殊人群及生活方式调整。
湿疹:病因复杂,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史,如父母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子女患湿疹风险可能增加;还与自身免疫状态有关,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引发湿疹。外部因素有环境中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刺激物,如肥皂、洗涤剂、某些化学物质等;气候变化,干燥、寒冷或炎热等环境变化可能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从而诱发湿疹。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不同生活方式下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的概率不同,比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频繁接触刺激性物质的人群更易患湿疹。
临床表现方面
癣:根据发病部位不同有不同表现,如足癣可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水疱型表现为足部出现深在性水疱,瘙痒明显;糜烂型常见于趾间,皮肤浸渍发白、糜烂,有渗液;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部皮肤增厚、粗糙、脱屑。体癣多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缘清楚,有丘疹、水疱,中心趋于消退。头癣在儿童中相对多见,可出现头皮红斑、丘疹、鳞屑,伴有脱发等。一般单侧发病较为常见,有一定的边界性表现。
湿疹: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严重时出现糜烂、渗出;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常伴有剧烈瘙痒,可对称分布于身体多个部位,如手部湿疹可双手发病,面部湿疹可对称分布于面颊等部位。不同年龄湿疹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湿疹好发于头面部,常因搔抓等出现渗出等表现;成人湿疹部位不定,与接触刺激等因素相关,瘙痒程度往往较剧烈且影响生活质量。
实验室检查方面
癣:真菌镜检是常用方法,取病变部位的皮屑、毛发等标本,在显微镜下可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若镜检阳性基本可确诊癣。真菌培养可进一步确定致病真菌的种类,有助于针对性治疗。不同部位癣的标本采集有相应要求,如头癣采集毛发标本时要注意深度等。
湿疹: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排除其他类似疾病,一般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部分患者嗜酸性粒细胞会升高,但这不是确诊依据。主要通过病史、临床表现来诊断,有时会进行斑贴试验等检查来寻找可能的过敏原,斑贴试验对于怀疑由接触过敏原引起的湿疹有一定帮助,通过将可疑过敏原贴敷于皮肤,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
治疗方面
癣: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对于病情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或泛发性癣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治疗时要注意坚持用药,按照疗程使用,一般需要连续用药数周,以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不同类型癣选择药物有所差异,比如头癣口服药物选择需考虑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性等。
湿疹:治疗原则是寻找可能诱因,避免接触,缓解症状。外用药物根据分期不同选择,急性期无渗出时用炉甘石洗剂,有渗出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用糖皮质激素乳膏联合氧化锌油等;慢性期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乳膏或软膏联合尿素软膏等。口服药物主要是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以止痒。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湿疹,要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注意保护皮肤屏障功能,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