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正确理解肝衰竭

如何正确理解肝衰竭

2025年09月30日 12:20:17
病情描述:

如何正确理解肝衰竭

医生回答(1)
  • 何强
    何强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肝脏严重损害致功能障碍出现凝血障碍等表现的综合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等,临床分急性、亚急性等型,有相应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治疗包括支持对症、病因治疗、人工肝支持及肝移植,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肝衰竭的定义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代谢及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分类

    1.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是我国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较为常见,病毒复制活跃可引发肝脏的严重炎症坏死。

    2.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等可通过直接毒性或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导致肝衰竭,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3.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攻击肝脏组织,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可逐渐进展为肝衰竭,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4.遗传代谢性肝病:如威尔逊病(铜代谢紊乱)、血色病(铁代谢异常)等,因遗传因素导致代谢物质在肝脏蓄积,长期可引发肝衰竭,有家族遗传倾向。

    三、临床分型

    1.急性肝衰竭:起病急骤,发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2.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缓,发病15天~26周出现肝衰竭综合征,黄疸迅速加深,PTA<40%且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有慢性肝病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如慢性乙肝患者出现急性肝炎样发作。

    4.慢性肝衰竭:多有慢性肝病病史(如肝硬化),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出现腹水、门脉高压等表现,PTA<40%,INR>1.5。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不同分型有差异,共性表现包括极度乏力、明显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黄疸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肝性脑病(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腹水等。

    诊断标准: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需有肝功能指标显著异常(如总胆红素>10倍正常值上限、ALT或AST显著升高)、凝血功能严重异常(PTA<40%),同时排除其他可引起类似表现的疾病。

    五、治疗原则

    1.支持对症治疗:卧床休息,严格隔离,加强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防治感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2.病因治疗:如乙肝肝衰竭需抗病毒治疗(如核苷类似物),药物性肝衰竭需停用相关肝损伤药物。

    3.人工肝支持治疗:通过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方法清除体内毒素、补充生物活性物质,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争取时间。

    4.肝移植:对于晚期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是有效治疗手段,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评估供体与受体匹配等情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肝衰竭:儿童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起病常更急骤,需早期识别黄疸、精神萎靡等表现,治疗中要注重营养支持及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损伤的药物,重视多学科协作。

    孕妇肝衰竭:需兼顾母婴安全,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必要时可能需终止妊娠以挽救孕妇生命,同时加强产科监护。

    老年人肝衰竭: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恢复能力差,治疗中需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防治感染等并发症,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