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吐血是什么原因问
肝硬化吐血是什么原因
-
肝硬化患者吐血的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因门静脉高压致曲张静脉受多种因素影响易破裂,约50%60%患者出现曲张,30%40%会破裂出血,食用粗糙食物、年龄大的患者风险更高;二是消化性溃疡,胃肠黏膜防御功能弱、胃酸分泌可能增加易引发,肝硬化患者发病概率约15%30%,生活不规律、酗酒、生理期女性患者更易出血;三是急性胃黏膜病变,肝功能损害使激素灭活能力下降,合并感染等会加重损伤,约10%20%患者出现,熬夜、精神压力大、儿童患者情况更需关注;四是凝血功能障碍,肝细胞受损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脾功能亢进致血小板减少,有出血性疾病家族史、老年患者更严重。同时提醒患者出现吐血应立即就医,日常生活要注意饮食和作息,不同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使得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曲张的静脉受到食物摩擦、胃酸刺激或腹内压突然增高等因素影响时,就容易破裂出血,进而导致吐血。研究表明,门静脉高压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成的主要原因,约有50%60%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约30%40%的患者会发生破裂出血。对于有肝硬化病史且长期食用粗糙食物的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更高。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管弹性较差,出血后更难止血。
二、消化性溃疡
肝硬化患者的胃肠黏膜防御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可能增加,容易引发消化性溃疡。溃疡侵蚀周围血管时,会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经口腔吐出。相关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概率比正常人高,约为15%30%。生活不规律、长期酗酒的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出现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身体的凝血功能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若同时患有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
三、急性胃黏膜病变
肝硬化患者常存在肝功能损害,导致肝脏对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使体内的一些激素水平升高,引起胃黏膜微循环障碍,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此外,肝硬化患者可能合并感染、休克等情况,也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临床研究发现,约10%20%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的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可能性更大。儿童肝硬化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加密切的观察和护理。
四、凝血功能障碍
肝硬化时,肝细胞受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同时脾功能亢进会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轻微的损伤就可能导致出血不止,包括胃黏膜出血后吐血。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常出现异常。有出血性疾病家族史的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更为严重。老年肝硬化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出血后更难控制。
温馨提示: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吐血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粗糙、坚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对于老年患者,家属要更加关注其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送医。女性患者在生理期要特别注意观察自身的出血情况。儿童患者的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和喂养,定期带孩子复查。有出血性疾病家族史的患者,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家族病史,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