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五项问
肝功能五项
-
肝功能五项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ALT反映肝细胞损伤,AST与ALT比值有意义,总胆红素反映胆红素代谢等,直接胆红素与胆道等疾病相关,白蛋白与肝脏合成等功能相关,检测前需空腹等准备,不同人群解读有差异。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它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例如,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能引起ALT升高。一般来说,ALT的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和实验室不同有所差异,通常在0~40U/L左右。对于儿童,由于其肝脏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别,ALT的正常范围可能相对成人稍高,但也会在一定的正常区间内。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由于酒精对肝细胞的损害,ALT也常常会升高。有病毒性肝炎病史的患者,需密切监测ALT水平,以判断病情活动情况。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意义: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其次在肝细胞的线粒体中也有较多分布。AST升高常见于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等疾病。AST与ALT的比值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例如在肝炎的诊断和病情判断中,若AST/ALT比值大于1,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较严重,尤其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正常情况下,AST的参考值一般在0~37U/L左右。对于孕妇,其肝功能指标可能会有生理性的波动,但AST也应在正常范围内。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需关注AST的变化,因为AST在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升高。
总胆红素(TBil):
意义: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是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总胆红素的正常参考值通常在3.4~17.1μmol/L之间。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生理性黄疸时总胆红素会升高,但一般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有胆道梗阻的患者,总胆红素中的直接胆红素比例会明显升高。有溶血性疾病的患者,总胆红素中的间接胆红素会显著升高。
直接胆红素(DBil):
意义:是总胆红素的一部分,由间接胆红素在肝脏经过葡萄糖醛酸化后形成。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参考值一般在0~6.8μmol/L左右。对于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等胆道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升高。在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中,直接胆红素的检测也非常重要,若直接胆红素升高,需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白蛋白(Alb):
意义:由肝脏合成,是血浆中主要的蛋白质成分,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等重要功能。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硬化、重型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通常在40~55g/L之间。对于老年人,由于肝脏合成功能可能有所减退,白蛋白水平可能会相对偏低,但一般也应在正常范围内。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白蛋白会降低。有慢性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定期检测白蛋白有助于评估肝脏的合成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
在进行肝功能五项检测时,需要注意检测前的准备,比如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饮酒等,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不同人群由于生理、病理状态的不同,肝功能五项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的解读也会有所差异,在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